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发表时间:2015-5-29 17:05:45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mxh
点击/评论:9913/0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教育的终级目的让生命真实地绽放

                              成 都 铁 中     韩 莉   


内容摘要: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充满情感、有无限可能,又十分脆弱的生命个体。我们唯有用自我饱满的生命状态激活学生的生命状态,他们的生命才有可能呈现色彩与光芒;用自我生命的热度激发学生心中的梦想,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尊重生命,用爱润泽孩子的心灵,唤醒他们的天赋秉性,静候花期的来临。

关键词:生命状态  自我价值感  慈悲情怀  尊重生命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它们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演绎着生命独有的美丽。于是便有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样的傲世情怀。同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渴望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滋养,都希望如蝴蝶一样美丽地绽放。请不要看轻任何一个孩子,如果你看不到他(她)的光,那是因为花期未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爱润泽孩子的心灵,像勤恳的花农般在漫长的隐忍和坚守中,静候花期的悄然来临。

 一、我们唯有用自我饱满的生命状态激活学生的生命状态,他们的生命才有可能呈现色彩与光芒。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充满情感、有无限可能,又十分脆弱的生命个体。真正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通过你去唤醒和发现他本身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喜悦。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自己的生命是有光的,从而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让他的心灵绽放出明艳的小花,让这生命的微光照亮自己的人生,温暖他人的人生,让世界繁花之上更盛繁花。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就是一朵云去推动另外一朵云,一棵树去摇动另外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林格在《教育的意蕴与美感》中说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生命状态,换言之,就是教育者以自己的生命状态去唤醒、激活孩子的生命状态。

回想自己从教十几年来,我始终能以清晰、生动、美好、富有激情、自由的生命状态,影响、唤醒学生的生命状态。无论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还是每天的语文教学,我都不遗余力地保持着富有激情的饱满的人生状态,用自我的精神能量和生命能量激活学生的生命能量,用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历程和感悟点醒与温暖学生的成长之路,最后让他们找寻到自己的生命轨迹。因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送给人生命的气息。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便浮现一张鲜活而美丽的笑脸。那是一个叫媛的极富个性的女生。因为在第一堂语文课,我用别致而真诚的方式重新点亮了她心中的梦想。她忍不住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因没有走进心怡的学校,一度非常沮丧,但是第一堂语文课与我的相遇,给了她巨大的惊喜和安慰,让她有了重新飞翔的勇气。我想点燃她生命热度的正是我的生动和美好,包括灿烂的微笑,充满爱与激情的话语。此后三年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她写的每一篇感悟,我都会根据内容用心回写一篇,我们甚至pk散文和诗歌。最后,经过努力,她考上了自己喜欢的重点高中,现在她已是大三的学生,而我们依然是朋友。时光走远,温暖犹在。用生命滋润生命,用思想碰撞思想,让彼此的生命更圆满更美好,这是多么特别而美好的经历。

记得20129月,我刚接管初中201512班,初次见面,我便让自己进入一种清晰、快乐、饱含激情的生命状态,我希望带领他们及早进入这种饱满的人生状态,于是我精心准备了精彩特别的演讲稿,我灿烂的笑容带给他们温暖和希望,我的激情瞬间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与憧憬。我的笃定传递给他们巨大的精神能量。正因为如此,他们迅速建立起面对初中学习的自信心。

9月3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用生动有趣的ppt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制定了清晰的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即优秀班集体和做最好的自己。那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学习了方方面面的细则。短短一个星期,我班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优秀的标准,而且在学习上孩子们快乐而又主动。半期考试,我们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接下来的运动会上,我们乘胜追击,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写稿,组织啦啦队为运动员们加油,奔跑在运动场上为参赛的孩子鼓劲,我甚至还参加了教师接力。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拼搏的精神,我班获得了多项大奖。

一年下来,我班成长为令人瞩目的年级乃至全校的优秀班集体。我也成长为孩子、家长、同事喜欢和赞赏的优秀老师。我们的成功就是在于我们比别人及早地进入了最佳的生命状态,激活了生命的沸点,发挥了各自的潜力,让生命真实自然地绽放。

无意中践行了美丽的生命之约,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教育是一种守望,更是一种自醒,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生命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

二、用自我生命的热度激活孩子心中的梦想,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回归到生命的层面来谈教育,教育应该是柔软的,富有智慧的,充满爱的。它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以守望的姿态让孩子习得爱的能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以及学会让生命变得丰厚和圆满的功课。反观当今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显得生硬而专制,严格有余,柔情不足;或放任有余,引导不足;原则有余,智慧不足。面对孩子,人们总是急功近利,追求成功,而忽略了生命成长的本质意义。这样的教育,缺乏生命热度的教育,只能让那些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女孩们,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少了色彩,少了光明,少了希望与梦想!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粒种子,我们必须帮助他成长到开花的那个点,才能领略生命的精彩。种子变成花朵要走多远?无人知晓。但我知道种子必须走一段或漫长或艰难或美好的旅程,才能变成花朵,它是一个神圣的生命旅程,那个驱策力是很美的,它是大自然所给予的——生命不息,花自盛开。我想,让一个孩子生命怒放的驱策力应该是自我价值感的认可和实现,所以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是教育的唯一出路。老师换一个态度,学生的未来天壤之别。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根——即深深的安全感,那么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一双有力的翅膀——助他们一程,他们就可以飞翔。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角逐。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最重要是做自己,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清晰和执着,是不焦虑、不盲从、不比较、不纠缠、不羁绊的生命状态,是秉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公有痛而不言的豁达和笑而不语的智慧。因为这才是让一个孩子终身幸福的能力。

这些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我管理初中201512班的历程中得到了明证。开学第一天,对这些孩子来讲他们刚迈入初中的门槛,进入全新的环境,是新的生命历程的开始。那一刻他们肯定满怀憧憬和希望。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央视关于梦想的“开学第一课”。瞬间就点燃了孩子们的生命沸点,激发了他们的梦想。但这远远不够,因为我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还要让它生根发芽。

于是在第一堂语文课《在山的那边》的课堂情境创设中,我增加了一些特别的环节。我对孩子们说,传说中我们每个人头顶的天空上都有一颗命运之星,指引着命运的方向。现在让我们对着阳光摊开我们的手心,我们会看到在那里也有一颗星,它不是那么完美,但我们用努力可以让它变的圆满。孩子们请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有什么梦想?然后郑重地把它放进你们的手心。

那一天孩子们特别虔诚的趴在课桌上,和自己的梦想亲切地握了握手。接着我对他们说,孩子们请抬起头来,让我们紧握手心,看一看现在发生了什么?

“我们握住了命运之星。”

“我们握住了梦想。”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

“你们说得很好,当我们把梦想放进手心握紧它的时候,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最后我总结道。

那一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上课都认真极了。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我给他们分发了漂亮的彩纸,让他们把梦想写在上面,折叠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伴随着音乐声,他们把彩纸放进了我精心准备的梦想瓶。孩子们把“梦想”放进梦想瓶的那一刻,眼里都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而这正是我想看到的。

两年以来,我陪伴着孩子们,始终不忘初心。每天都会在他们的感悟本上写一些富有创意的鼓励的话语。我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努力让他们发现自己闪光的一面,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我会宽容理解,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会给予他们温暖的关爱。对跑在前面的孩子,我会及时鼓励他们不惧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对于跑在后面的同学,我会时常帮助他们拥有自信,勇敢如初;而对于大多数跑在中间默默坚持的孩子,我会陪着他们,和他们一起享受欢笑与成功,直面眼泪与挫折。

我想身为教育者,我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但我做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关注每个孩子,引导他们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培养他们拥有自我价值感。

三、尊重生命,用爱唤醒孩子的天赋秉性,让生命真实地绽放。

反思当今教育,我认为每个教育者都应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用慈悲情怀,点亮孩子们爱的火把,并让这火把传递下去。教育家王崧舟说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教育者应该坚守这种心有大爱的宗教情怀。去唤醒和发现每个孩子本身心的力量,让他们觉悟到,只有自己的力量振奋了、提升了,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自由和幸福。是的,他让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个生命都是有光的。关键是,我们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光芒。

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这生命的光?最重要的是尊重生命,我以为尊重是对生命平等而自由的爱。这里的尊重生命蕴含两层深义,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的本质意义,即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尊重孩子的心灵自由,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让孩子获得选择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尊重一切生命,唤起他们美好的“善根”,培养孩子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让他们的心灵开出“善”的花,培养他们面对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总是让我在教学中自醒,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会把这些好的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我会特别留意语文数学与生活的衔接点和迁移点,因为情感教育应该是不经意的潜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刻意地闯入。

在《行道树》的讲解中,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条鱼在乎”的故事,给他们以心灵的触动。在《音乐在我心中》的课堂上,我讲了美国南加洲大学艺术博士黄美廉女士的故事,她自小罹患了脑性麻痹,运动神经和语言神经都受到伤害。但她却在台湾开过多次画展。她说:“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在上帝眼里,我很美丽”。最后我总结道无论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还是画家黄美廉女士,他们都在用生命抒写人生,都在残缺的生命中开启了不凡的人生。所以孩子们,我们要学会在残缺的生命中学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功课。那一刻,学生对尊重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班上叫琦的女生,她情感丰富,美好善感,但沉默寡言。有一天,她用漂亮的纸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喜欢我的课,喜欢我的故事,说她有很多心里话都想讲给我听。她问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和我交流吗?她想每周给我写一封信。我回信说:“太可以了,我喜欢这种美丽的方式。”之后,我们就用这样别致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都得到了快乐。在我的引导下,她有了朋友,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笑容多了,人也开朗了很多,甚至能够当着全班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断挑战自我,多次考进年级前10名,成为班上耀眼的明星。她还给全班同学写过一封信,很励志,对全班鼓舞很大。助她一程,她就可以飞翔,给她能量,她就能让生命闪耀。这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放眼自然,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朵花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舒展的,因为舒展才能独特,因为独特才是有趣的,所以,我们要尊重生命,给孩子发展和成长的空间。

宗白华先生说过:“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死生离合,喜笑悲啼。王崧舟先生进一步解读了这里的同情,他这样诠释:同情是一束光透过另一束光,是一份热温暖另一份热,是黄鹂和黄鹂的共鸣,是山泉和山泉的合奏。如果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那么这世界定会开出智慧的花来。

我想这里的同情,即是“慈悲的情怀”——有觉悟的爱,它能让生命舒展,展示生命如云、如树、如花般独特而有趣的美丽。这样的舒展不正是生命真实而自然绽放的美好状态吗?

教育的终级目的是对生命传递爱的“善根”,开出善的花。我们要用有觉悟的爱,唤醒孩子的天赋秉性,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成长的喜悦。我们唯有用爱心点燃爱心,用生命影响生命,才能让生命真实自然地绽放。只有这样,那些男孩女孩们,才能在他们生命旅程中,在渐次展开的生命画卷中,收获他们生命的美丽与不凡。

 

参考文献:林格的《教育的温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1日出版。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mxh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