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读后环节的探索
成都铁中曾维丽
摘要: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采用“三段式”阅读教学,即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但是读后环节的活动,有时单一,有时过易或过难。本文将阐述读后环节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读后环节活动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还将从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讨论读后环节活动设计的类型。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环节原则活动类型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杨连瑞, 1995)。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阅读技能。而阅读课也是英语教学课的主要构成之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课分成三个环节: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其中读前与读中两个环节着重初步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而读后侧重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查和语言材料的巩固运用,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环节。教师有效地设计读后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涵,更能检测前两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读后环节的活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和感受以及听课中的教学亮点来谈谈自己对读后环节的一些认识。
一、 读后环节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注重了读前和读中环节,而忽视了读后环节。在有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了前两个环节的活动,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等引入课文,然后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最后就直接跳到了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这就忽视了读后活动的设计,更不从检测前两环节的学习效果。
2. 注重设计读后活动的形式,而忽略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读后活动形式上花费不少精力,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挖掘、探究和拓展,从而导致学生课堂上玩得热闹,课后收获不大的现象。这违背了读后环节活动侧重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的设计原则。
3. 读后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或者过易过难。比如有的教师只在读后环节设计一个复述活动或者练习活动就结束了,根本谈不上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还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要么过于简单,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活动太简单达不到巩固加深的目的因而兴趣缺乏;要么难度太大,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教师又没有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提示,学生很难完成任务。
4. 片面追求活动的真实情境和急于让学生实现所学语言的功能。比如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不重视语言的输入,不敢讲语言点,甚至取消语言知识的呈现,好像学生不用教便学会了。而事实上要么学生上过该课,要么前一节课已处理过语言点,否则读后活动很难顺利开展,要么只有少数优生能参与活动,要么活动热闹无比但输出的语言质量较差,错误较多,要么不能用目标语言进行活动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二、 读后环节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
1. 读后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以达成教学目标。
2. 活动设计要紧扣主题。针对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设计相关的活动,使活动与教学话题、教学目标有紧密的联系,并注意目标语言的运用,始终不能脱离课文的主题。
3. 读后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做到“四结合”。即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口头活动与笔头活动相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与语言能力要求相结合,语言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4. 活动前指令要清晰规范,活动中要指导和监控,活动后要反馈和评价。
5. 活动时间的把握要恰当。
6.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有所获。
三、读后环节活动设计的类型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可以分成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和开放性活动。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读后活动,使学生收获更大,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1.控制性活动
控制性的读后活动是指教师控制答案的活动。此种活动的设计学生不需要过多考虑便能得出答案,并且答案比较唯一。控制性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目标语言的书面和叩头形式,根据视觉、听觉和口笔头表达,是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主要形式有基于课文的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和选择题、基于课文的英英翻译、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和课文复述等。
①基于课文的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和选择题
教师根据课文设计相关的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和选择题等一些理解型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词汇障碍,操练有关阅读技能,以检测阅读效果,比如理解词汇意义、捕捉有关信息、理解篇章结构和领悟言外之意等。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设计了如下判断正误的练习:
1.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three times because of climbing accidents. ( )
2. aron had a serious accident in april 2003. ( )
3. aron ran out of water after three days. ( )
4. aron wrote his book before his serious accident. ( )
5. aron still goes mountain climbing. ( )
再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2 section a 3a的阅读材料,设计了如下根据课文回答问题的练习:
1. why do mario and mary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
2. what do they say about volunteering?
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又锻炼了阅读的能力。
②基于课文的英英翻译
教师呈现一些课文中重点词汇、短语或句子的同义句,以课堂竞赛的方式或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等,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同义句。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同时也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含义的准确性,了解中英文的差异,及时纠正自己语言中的错误,提高应用语言的水平。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设计了如下翻译练习,在课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表达:
1. keeps on happening _______________
2. physical exercise and practice of skills _______________
3. worries about things at home, school or work _______________
4. usual or common _______________
5. try to be the best or the first to finish something _______________
6. getting better or bigger _______________
7. looking fo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ings _______________
③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等,适当地改变文章结构和词汇,形成一片新的文章或对话等,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设计了如下一篇短文填空:
gretel heard that their _________ planned to _________ her and her brother. but hansel had a plan to _________ himself and his sister. he went to get some white _________ before he went to bed that night. the next day, the wife sent the children to the _________. hansel _________ the stones as they walked. later that night, they could see the stones because of the shining _________. the stones showed them the way home. hansel wanted to get more stones, but his stepmother did not let him go out. the next morning, the wife sent the children to the forest again. hansel had no stones, so he dropped _________ of _________. but the _________ ate them, so hansel and gretel were _________ in the forest. they walked until they saw a _________ made of food. hansel wanted to _________ the house, but then they heard the voice of an old _________ coming from the house.
这个活动的设计既检测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又检测了学生能否正确运用目标语言。
④课文复述
教师设计复述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有条理、有感情的把故事叙述出来,不是简单机械的背诵,需要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帮助,比如问题答案提示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角色扮演提示法、接力复述法等。可以是单一的复述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叠加。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学生根据如下表格复述课文的内容:
when |
where |
who |
what |
april 4, 1968 |
america |
martin luther king |
was killed |
the playground |
robert allen |
was having fun |
september 11, 2001 |
new york |
the world trade center |
was taken down |
the office |
kate smith |
was working |
从教学实际来看,此类活动的开展能避免死记硬背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高效掌握当堂课所学主要内容。
2. 半控制性活动
半控制性的读后活动是指教师给学生相对宽松的选择余地,学生的回答可以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是对文章新的理解等,这为后面的开放性活动做出铺垫。其主要形式有基于课文的采访和写作。
①基于课文的采访
教师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采访问答,但是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和回答,不局限于课文内容。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在做完问题回答练习后,教师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位扮演记者提问,一位学生回答,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做家务的优点和缺点,许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问题。比如:
1. do you think students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2. why do you think so?
3. what’s your opinion if you were parents?
4. do you do chores at home?
5. what do you usually do?
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问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②基于课文的写作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缩写或改写文章,写作过程中需用到课文中所学的重点语言知识,做到把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灵活设计写作。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section b 2b的文章“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介绍了中美两国孩子繁重的课余活动以及人们对孩子参与课余活动的看法,读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请你写一封信给杂志社讲述你对孩子参加课余活动的看法。在这个环节中,很多学生用到了文中所学到的一些语言知识,这样使得他们既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又了解了在真情实景中如何运用文中的短语或句子,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3. 开放性活动
开放性的读后活动是指教师对答案完全没有限制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作答,答案可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此活动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主要形式有角色扮演、调查访问、故事续尾、辩论、主题写作等。
①角色扮演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语境,可以学以致用,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是关于登山事故,读后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分组扮演医生和发生事故或有健康问题的病人,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学生通过此活动后对提出建议有了更好的把握。
②调查访问
教师在读后环节经常采用调查访问。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活动,也可以对班内学生进行任意的调查,之后对调查进行总结。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9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是介绍一个地方,在阅读后教师开展了调查访问这个活动,给学生准备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采访至少两位同学的家乡,并准备采访报告。调查表如下:
name |
hometown |
size and location |
population |
weather |
history |
places to visit |
things to eat |
|
|
|
|
|
|
|
|
|
|
|
|
|
|
|
|
③故事续尾
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个故事的结尾。此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的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好处。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hansel and gretel”是一篇讲述继母计划害死丈夫的两个孩子的故事,文中结束时两个孩子在森林里迷路了,走到了一个女巫房前。请学生展开联想,给故事写一个结局。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快乐或悲伤的结局。
④辩论
教师设计辩论的读后活动是对学生团队的逻辑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对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维有很大帮助。同时可以让学生明白事物的两面性,要用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是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在家做家务。阅读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正方的论点是:kids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反方的论点是:kids shouldn’t do chores at home. 双方在进行讨论后展开辩论。辩论中,双方各执一词,气氛热烈。学生不仅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还实现了语言的输出,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思想教育--孩子在家应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⑤主题写作
写作是阅读读后环节活动体现能力的最高层次活动。教师应该以评价学生的思想内容为主,再评价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多以鼓励为主。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是介绍熊猫以及为何要保护熊猫的文章。阅读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鲸鱼的图片和一些资料,让学生先展开口头的讨论,然后写一篇文章介绍鲸鱼的特性、爱好以及保护鲸鱼的原因和方法。学生有了知识和讨论的铺垫,都觉得写得比较轻松,有话可说,都能在规定时间写一篇比较满意的文章。
总之,阅读教学的读后环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章本身的难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某一种或几种读后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掌握文章语言知识的控制性活动入手,到既具有挑战性又带有满足感的半控制性活动的开展,最后到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的开放性活动,让学生会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的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t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杨连瑞. 1995. 英语教育学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张献臣. 2009.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 j ]. 课程·教材·教法,(6):51-57.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