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实现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成都铁路中学校 杨小平
【摘要】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理论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标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以片面向学生灌输知识目的,还要把实现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结合起来。本文主要探讨结合学生生活之际的“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使思想政治课回归学生生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就必须要使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生活或者学生的可能性生活结合起来,使教材回归学生生活。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政治基本理论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树立以生活为基础、以知识为支撑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政治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一、 什么是政治课生活化
政治课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片面最求知识目标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言的,政治课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为割裂了政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政治课在学生的心中也成了枯燥、抽象、空洞、说教的代名词。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反思的结果,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适应新课改的重要措施,贯彻政治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 怎样实现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要使政治教学回顾学生的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提高学生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以生活为基础,必须树立以下几个目标:第一、教学要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第二、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学结果要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实现以上这三个目标,我认为政治课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思想使行为的先导,要实现政治课生活化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化话的教学观念。
要使政治课实现生化我们必须要在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变灌输为主动接受、变抽象为具体、变规范化为多途径和实践性,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再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目标是途径的重要指导,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还要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为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因此,政治课堂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之前,我布置学生先在课外去收集各种手机和家用电器的品牌,然后对他们进行国内与国际的分类;布置他们去查查“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生活资源为教学内容奠定生活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的结合程度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手段和效果。所以,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还必须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1) 转变知识传递方式,实现知识传递方式的生活化。
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容器”而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教条和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传递知识的过程和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不仅仅停留在灌输记忆上,更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使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是在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其具有情感性、意义性、主体性。所以,学习环境应该学习内容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要做到这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所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得素材理解知识,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产生联系,一方面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
(2)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支撑,政治课生活化还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政治教材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政治生活的本质,虽然其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教材基础知识是理论化和抽象化的,再加上高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和深度有限,所以单纯的依靠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政治课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关注和认识时事,因此,我们政治课教学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也即意味着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生活化。
4、 教学评价不仅能起到巩固基础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评价,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知识回归生活。所以,政治教学生活化必然也要求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生活化的教学必然要求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学评价的选拔性和评优性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帮助和激励作用;重视成绩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的过程。
教学评价生活化应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既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多样化的需求。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统一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政治教学生活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政治教学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深厚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帮助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的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