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成都铁中 吴婷
摘 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讲授新课时,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前概念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课堂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大胆尝试新型的授课形式;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少讲、精讲,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效率;多种方式; 前概念; 有效提问; 新型授课形式; 自学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讲到衡量一台机器好坏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机器的效率”问题。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也是评价一堂课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现在,有的老师,为了追逐学生的高分数,靠延长课堂时间、增加课时来达到目的。这实在是不可取的办法,既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大量占用了教师自身学习的时间,使教师没有更多时间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实践:
一、 讲授新课时,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一堂课的注意力时间多少,直接关系到这堂课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在开讲课之初,马上就要把学生吸引住。
1.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饱满的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容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同时,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课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要讲授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认知差距在哪里,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做到课前心里有数,就好比打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比如在讲授压力和压强时,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不清楚它们的区别,混为一谈。教师通过举例“同一个人,坐沙发比较舒服,而坐木板凳难受一些,为什么?”学生一下子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注意力自然集中了。人没变,压力就没变,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样,引出压强变了。
2.其次,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调动注意力。比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此情境中,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必然集中注意力听讲。
3.再其次,教师利用物理小故事,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次声波时,可先讲几个小故事从心理上吸引学生。比如1885年2月28日。英国“马拉顿”号三桅帆船在北大西洋发现一艘美国船只。船只完好无损,船上的食物和淡水充足,也没有任何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船上不见一人。1890年,一艘名叫“马可波罗”号的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物品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去多年的船员,也都保持着当年的姿势。这些船只事件,成了航海史上一个又一个神秘的谜。经过反复调查,科学家终于弄清,次声波就是上述惨案的“凶手”。那么,学生就想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和作用。
4.最后,用生动、直观、神奇的课堂实验,抓住学生的眼球,开启他们的大脑。
比如讲大气压强,用两个金属半球,其中一个半球上装有可供抽气的带活塞开关的孔。第一次,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然后把里面空气抽出来,球内是真空。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来拉,居然拉不开。第二次,教师打开半球上的抽气开关,放进空气。随后,轻轻一拉,两个半球就分开了。“为什么呢?”学生不禁惊呼,原来空气并不是没有什么,而是有质量的物质,并且能对地面上所有物体施加很大的压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 克服前概念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的摄入信息量占所有活动总摄入量的83%--85%,而听觉的摄入量仅占11%。可见,正常人主要是靠视觉摄取信息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条信息通道,加强视觉教学。这方面物理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的出发点是观察。目前,有的教师仍在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则是在听实验,背实验。其原因,除了设备条件、考试方法等因素外,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对非言语信息的作用还不太了解所致。事实上,从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的作用机制来说是不能轻易互相代替的。因为不论怎样生动形象的言语也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直接形成物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很多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认为:有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从而得出错误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教师则可通过演示实验,“用一木块从同一高度滑到三种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上运动的远近”来引导得出正确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比如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马才往前走”。教师则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用两只弹簧秤在同一直线上互相拉,看秤上的示数比较谁大,结果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的正确观念。教师课前先了解学生的实际,课堂上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做实验,消除学生错误认识,远比采用“教师嘴讲实验,学生多练题”的方式效率高得多。
三、课堂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大脑的积极思考过程来掌握所学的知识。
德加默曾说过:“提问的好即教育的好。”好的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学贵知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渐进式的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踊跃发言。我国著名教育家姜乐仁教授说过:“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启发式提问就是提供某一方面的思路条件等,促使学生去探索、推断等。它是在讲解中,根据启发诱导的需要,提出某种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引入压强概念前,先设问:“一个人用脚走在雪地上会陷进去,而站在雪橇上则轻而易举通过雪地?”同样的压力,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同的效果。另外,提问时要注意创设情景,主要指运用一切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认知创设情景。具体说来,可凭借文中插图、挂图、简笔画、课堂表演、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等直观内容,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还要注意迂回曲折。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简单、直露,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 ,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应该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品尝“跳一跳 ,摘得到苹果”的甜头,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大胆尝试新型的授课形式,使学生有面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灵活地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教师可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五、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少讲、精讲,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能力。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情景,以及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和场所,使学生经自己努力能学懂,学会。通过印发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课本中用什么物理现象及实例说明概念和规律。在讲评习题和试题时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解题的依据,使学生明白:习题和试题尽管千变万化,但都没有离开课本的基本知识,即“万变不离本”,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弄懂、掌握好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学好物理是不难的。凡教材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讨论解决,演示实验,凡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凡能通过阅读教材解决的,就引导他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课时间相对少了,但学生阅读、讨论,动手的时间却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教师讲课,把主要的知识掌握好,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2.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逐步深入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识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讲,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生学业失败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讲,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识,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
3.课堂上引入竞赛活动,活跃气氛,又提高知识的掌握效率。
竞赛活动可分个人和分小组进行,优胜者可得到物质奖励或者减免作业。学生一般来说,都是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类型的习题,用多媒体展示。比如热学中的热量、温度、内能三个概念,学生始终弄不清楚,教师可设计对错题或选择题来让学生抢答。在比赛谁回答的又对又快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学生思考概念之间的区别,从而学到了知识。也可在实验操作课上,比赛哪个小组最先把串联和并联电路连接好。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逐渐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ji.b赞科夫著:《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5页
2.高万祥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页
3.逸庐著:《课堂上听不到的物理传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4.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156页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