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生物教学的“271”高效课
【摘 要】 通过我校学习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初探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推广应用。建立高效学习小组,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堂主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尝试教学过程由“五大环节”构成的变化: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点评→测评反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意义。。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所以“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地位,以学来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课堂的有效性乃至高效。
昌乐二中教学改革走到了前面,我校领导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也迈出了积极坚实的一步。那就是先派出教师队伍去昌乐二中学习考察,并把经验带回来,在初一初二年级中推广实施。建立高效学习小组,首先从高效课堂抓起。
一、 什么是“271”高效课堂
1、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是:(1)学习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教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面:20%的学生——特优生;70%的学生——优秀生;10%的学生——待优生。(3)时间分配和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4)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的因素——智商;70%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行商。
“271”高效课堂有四个要素 1、导学案与备课系统;2、小组建设和培训系统;3、课堂流程系统;4、评价系统。(关键是备课和小组)
2、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是集体备课的过程:(1)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一个攻关团队研究集体备课。(2)严格程序,其编写的流程是:主备人提前备课——学科研究小组通研——主备人修改——任课教师通研集备——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共享(3)落实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课后要反馈,小组要量化。(4)教学反馈,与备课教师和小组的评价挂钩。导学案的特色是有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作业)、复习案和检测讲评案,重点进行审题训练、规范答题要求。导学案、探究案、训练案学生修改使用双色笔;训练案、复习案要印刷标准答案,学生交满分答卷,内容包括:本次得分、应得分、失误分、失误分析(含应考心理、答题速度与时间分配、审题、规范、运算几项)、改正举措、解题技巧和规律的总结等;典型题集使用(怎样整理:原题、错解、错误原因、正解、规律方法;怎样使用也有要求)
3、建立学习小组 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个层次“271”, abbbcc,设立组长,相互结对面学。小组成员各种好差表现都将全程记录,采取量化记分式评比。
4、课堂流程系统 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由“五大环节”构成,分别是: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点评→测评反馈。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很适合现代生物教学的理念,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教材中就涉及二十多个学生活动,目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充分“活”起来,使学生完全“动”起来,利用课堂主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各班已建立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初中生物组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
1、学习“目标”:用不同方式(如学案、ppt、投影,板书,口述等)展示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七年级生物学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学习目标”是: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生物进行归类。2、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目标”教学能让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有方向性、把握重点方面准确性更高。今后需要调整的是,“目标”要更简洁明了,叙述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
2、自主学习:学生针对学案展示的教学案要求自主学习,使用双色笔在教材中勾划重点字、词及知识要点等。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知识点、突出重点、质疑难点。如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中“自主学习”的要求是:自主学习教材9-11页,思考下列问题,重点内容用记号笔作记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_和__________;制订合理的_________;调查过程中要_________,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____。有时调查范围很大,就要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_______等;按照_________,将生物为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教师巡视,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这一环节实施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环节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将要自主学习的内容一次性全部学习完;另一种是分块学习,即将一节课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分成几大块,将自主学习穿插在整个课堂中,分块自学。教研小组认为,两种形式各有优势,要针对不同的内容。第一种情况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整体感,第二种情况指定自主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大多数我们采取的是第一种方式,我们认为第二种形式容易形成教师牵着走的依赖性,长期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可能发挥不完全。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会主动举手示意,刚开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延续较长,一般都在5分种以上,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85%左右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缩短了。教材中指定内容学完后,学生还会自主思考教材后一些问题检测自己学习情况。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双色笔划重点更到位。
3、合作学习:教师明确可行学习要求,组长调控交流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中,了解学生交流合作情况、对问题形成共识的观点和进度等。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知识要点、掌握重点、解决部分难点。如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是:1、调查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3、设计一份调查记录表。 4、调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5、校内分组完成调查活动。这一环节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人人都有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同时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探讨中、在争论中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信和个人观点。
在初二的结业会考复习中更显现其优越性,学习小组往往6人,好中弱搭配,相互结对面对面坐。小组成员各种好差表现单元过关测试情况及每次考试成绩都将全程记录,采取量化记分式评比,科任老师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每班学习状况,落实到人头,把学习较困难的同学交由小组长管理,解决了以往生物教师由于所教班次多而抓人头时顾此失彼的现象。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帮助他人者在帮助中找到自身价值并重温知识,提升能力;被帮助者虚心学习,收获知识和友谊,小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惟恐落后他组。
4、展示点评:互动式、小先生式的点评。围绕学习的目标,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组内代表在班级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其他小组或点评或补充,针对学生展示、点评后暴露的问题,教师解答疑难,总结规律,拓展知识,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亮点,也是组织教学的难点。实施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示舞台,同时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展示形式多种多样,有小组齐上阵的,有组内成员轮流担当小组代表展示的,有老师点兵点将的。学生点评是随机的,教师点评是及时的。展示或点评情况的结果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评价小组的量化依据。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组荣辱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为了点评其他小组,也为展示自己小组,学生常将掌握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中秀出,赢得其他学生的称道,促进更多的学生了解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知识拓展能力也大大提升了。
5、测评反馈:利用ppt,利用一些测试题及学案检测学生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环节实施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3-5分钟。通过测试,学生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会考复习中,测评及模拟考试的试卷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采取先不同组交叉评卷,再自评改错,组长登记成绩,课代表汇总。这样各班的情况能及时反馈。
三、实践反思
1、是否全部课堂都模式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无必要?
按说教无定法,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也应根据所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刚刚开始都需要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强力推进,昌乐二中现在已不是严格按“271”来分配时间,但整个流程是不会变的。所以我们在跟进时不要太死板,要灵活应用。
2、学生状况分析
昌乐二中在编制学案时秉承的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这个原则我们在编制学案时也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生源不同,多数同学不可能自己独立的完成第一个环节,即概念规律的得出。所以我们现在重点思考的应是概念规律得出的课如何上,而不能教条照搬。其次我校的学生是走读生,相比住校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也少了许多,要注意任务的布置是否能完成。
3、如何把握课堂时间 课堂上有的展示是否必要(展示包括板书和学生点评),我们的学生爱表现,积极性容易调动,尤其对班上好的学生是一次表现和锻炼的好机会,如都给与机会,有的学生点评讲不清楚,有的讲得清楚的又慢慢讲;还有就是讨论问题,跑偏题,都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老师要能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学习,适于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大促进了课堂的高效。当然这五大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各环节在时间的分配上。电子教学案、教学用课件也有待精益求精,让它更好地服务课堂。我们将沿着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不断探索,至臻完善,真正去领悟叶老“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参考资料:《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出版社1980北京
成都铁中去昌平二中学习汇报ppt
《生物》初中七八年级教材(北师大版)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