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综述
摘要: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侧重点:对目标的自我规划、对过程的自我统筹、对结果的自我反思。现在的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本文阐述了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角度界定了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目前研究现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 研究现状 不足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独立的人,人在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从依赖到独立自主的过程,独立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通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学生主要应该具有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自我管理,其中学生、家长、老师都更多地是关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研究普通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二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然手段,三是增进学习者高级思维和高阶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一、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侧重点:对目标的自我规划、对过程的自我统筹、对结果的自我反思。但是目前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状况堪忧,其既有普遍比较差的特点,也有参差不齐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呈现出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主观意识强等显著特点,同时,在网络、动漫等虚拟世界的熏陶和一些非主流思潮的影响下,现在的学生还呈现出目标意识淡薄、“心理伪成熟”的趋势。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过程管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避免管理中断,促使环节关联互动,保证整体管理效果大于环节累加效果,积小胜为大胜,过程管理是对管理的管理,是确保总目标的实现的管理。根据pdca循环的原理,对个人的自我管理时,应该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分目标进行逐个实现,而现阶段的普通高中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动静态关系,所以不能比较科学地设置每个阶段性分目标,以至于出现对学习目标的茫然和迷惑,马文革、李强等人认为:目标作为一种理念以及体现这种理念的文字,是静态的。每个分目标在一定时间和阶段也呈静态。但目标由低到高的升级和建构以及实现每个目标的过程又是动态的。必须学会辩证、能动地分析、处理这种动静态关系,在保持制定的目标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形随时修改和修正目标,确保目标更好实现。再者,现在的中学生面临的干扰因素繁多,而普通高中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韦光敏、冯维等人认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低年级中学生计划策略的培养,要让学生从进入中学后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计划性,同时,要注意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抵御诱惑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控制策略,使之能够更好地搞好学习。
2、策略不成熟。全球脑神经研究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之一,被誉为“脑研究教父”的荷兰科学家迪克·斯瓦伯(dick swaab)认为,在15-18岁期间是人体大脑前额叶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前额叶主要负责对其他脑区起调节功能,负责控制冲动,完成复杂行为和组织工作,也就是说,这个时期是人构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但是现在的普通高中学生的这种构建机会已经逐渐丧失,转而被学业和各种补课、才艺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自主的意识、统筹的意识便逐渐退化和消失,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所以当面对学习中的问题、矛盾时,或多个问题同时出现时,学生不能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感到无从下手或常常做出舍主从次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己无法把控学习的节奏,逐渐丧失前进的动力。
3、反思意识缺乏。没有反思就不会有下一次的进步,而现在的学生比较欠缺这种反思意识,如果把个体针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进行层次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研究报告提出,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呈下降趋势的。不少的学生在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只能做到发现问题,最多能做到分析问题,极少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个别能做到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些都反映出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低下。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较普遍的压制型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使得青少年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水平低,盲目顺从。表现为学生自己不善思考,不善总结,过于依赖老师事后的归纳和点评。同时,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习惯性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刻板的思维方式,也很容易造成思维的懒惰。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提出了学习型组织(learning 0rganization)理论,在该理论中,彼得·圣吉提出管理者应该学会进行系统思考。如果我们把学生个体看作一个微观的企业组织的话,学生的大脑就应该被看做是管理者,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思考是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内部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普通高中学生甚至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能力仍然是发展的短板,赵俊峰、杨易、师保国等人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随后分年级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一年级大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明显低于三年级的大学生,三、四年级大学生的资源和管理策略水平明显地高于一年级大学生。李玉荣、李凤杰认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在学习策略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被动,他们只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满足于准时上课、记好课堂笔记,不重视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不重视对知识信息的深加工和学习资源的配置,对于巩固知识的办法也不多,还是基本上习惯于机械地读、背,较少使用精加工和组织策略。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的发展。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1)对自我管理能力内涵的界定
我国的教育理念中,也有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传统,比如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及其弟子提出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朱熹倡导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实际上是以基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高度认识而提出的。
宣勇认为自我管理是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自行决策、组织、实施的一种管理方式。吴晓晖、王克义认为自我管理是个体对集体社会行为的管理以及集体作用于个体的交互式管理。王益明、金瑜指出:“自我管理是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境,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 杨廷钫,凌文辁,江虹等人认为在组织行为学领域,自我管理是指在缺少外部约束的条件下,为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水平,组织成员内在表现出来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及行为。彭玉丹指出自我管理是自我认识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觉行为习惯品质的养成和自我奋发精神的培养过程。它强调的是对个人行为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是自我管理的控制性、调节性的体现。王永明、潘惠香提出自我管理就是充分实现自我的要求,以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的管理实践活动。刘雪影,白立娟在《“自我管理”写进十七大报告具有重大意义》中认为自我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私人领域: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自我身心调节;(2)个人行为控制;(3)个人知识管理;(4)个人时间管理;(5)自我人际关系管理;(6)个人职业规划等。二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自我在组织中角色和任务的确认;(2)个人在组织中行为的控制;(3)与组织其他人员的沟通和关系的调节;(4)工作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积累;(5)有意识地创新工作;(6)自我激励等。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自我管理内涵的探究聚焦于以个体为主体,以过程调控为对象,以思维、行为、意志、品质的提升为目的。
(2)人们已经意识到培养普通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也对普通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贺学松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及策略》中,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分析中,以武汉市四所高中为典型,以整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能力、加强规划能力、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培养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疑虑。丁秀娣在《谈新课改下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中,也是着重从班级活动的氛围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角度,以整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更新班级自我管理观念、培养和选拔优秀班干部等多渠道的培养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3)对培养普通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所做的措施。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中学阶段增设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适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选修课版块,对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也有意识让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再由教师引导,将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质激发出来,可以说不管从社会,还是学校,大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朱旭丽在《高中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中,从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分析得出高中生没有较高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是学校和家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从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环境、改革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学校、班级管理等实践活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塔怀军在《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浅论》中,同样是重点关注了班级氛围的营造,比如:班级考核细则的制定、班徽班歌的选定、班级管理项目的确立。吴晓晖、王克义等在《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假定》中,强调通过布置环境创设学习氛围、共同商订目标和计划、结成学习互帮对子、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树立榜样做示范等可以为中学生自我管理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制度保证和核心队伍。
(4)关于大学生的自我计划和就业规划方面的研究。由于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比较差,所以在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很不习惯,对于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规划比较迷茫,针对这些情况,孟献雷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中,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在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的基础上,从确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新理念、构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运转机制、营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开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合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杨文杰在《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索》中,在明确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的情况下,从明确学习的内涵、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学习的各个环节、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会时间安排和制定学习计划、掌握高超的学习技能、改善学习情绪管理、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对教育实践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理想的情况,如果反推其源头,可以映射到高中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状况,所以,关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也对普通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
j.block 和j.h.block的研究最先涉及到自我管理,他们认为自我管理是“对变化的环境和各种意外事件机智从容的适应,对情境要求和行为的可能性之间的适配关系的分析,以及对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社会的和个人领域的问题解决,也包括认知的)的灵活选择和行使。” 此后,自我管理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比如,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的二因素,塞斯登(l.l.thurstono)提出的群因素学说,基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智慧结构”理论,阜南(p.e.vernon)提出的层次结构理论,希莱辛格(t.m.schlesinger)提出的智力二维结构模型等。21世纪以来国外对自我管理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drucker)从人的职业生涯出发, 认为自我管理包括“认清自身、明白自身的归属、清楚自身能做什么样的贡献、维护人际关系、进行下半生规划”。
在教育研究方面,国外很早就有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曾提出过“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杜威认为,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其实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
此外,国外很少有专门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程和课程,他们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已经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地步,具体表现在对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时,时间和场所不固定、对象和形式不固定。国外的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放手意识”强于国内,也许我们会认为国外家长的做法会导致家庭氛围不浓,成员关系冷漠,但其实正是这种所谓冷漠,将更好地给孩子尊重和自由,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一书中提出的中心思想就是:爱孩子,就给他自由。
国外比较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通过自学研究专业化发展、培训课程专业化发展和学位课程专业化发展等途径实现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以荷兰为例,在严格的教师教育者标准的要求下,实现了对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质的标准化培训,在这些培训的过程中,教师的施教理念中自然融入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元素,使得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成为许多国家的传统教育理念,加之国外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的,所以,国外专门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研究反而不多。
德鲁克、彼得•圣吉、亚当斯、马斯洛、法约尔等人在管理学上的研究更多地是针对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本主义的进步和完善,并未直接涉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他们的一些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其思路可以借鉴。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成果都丰富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不够系统,在理论研究上仅限于就事论事,而没有把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理念融会贯通在他们面对的一切事物中,因而不能使其思维层次再上一个台阶。
(2)实践操作流于形式。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措施更多的是借鉴和模仿表象事物的表象,而忽略对真谛和精髓的体会,更鲜有联系现实情况的再创造,没有对高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大致水平进行探究和总结,因此提出的提高普通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缺乏阶段性。
参考文献
[1] p. drucker 著,刘毓玲译,21 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
[2] peter m. senge著,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务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l版
[4]吴晓义,杜今锋.管理心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1
[5]朱旭丽,高中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孟献雷,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9
[7]贺学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及策略[d],湖北:湖北大学,2010
[8]陈佳琦,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j].研究与交流.2007,5
[9]杨文杰,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38-139
[10]张健,王永利,8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76-77
[11]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1):72-76
[12]邓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1(3):120-121
[13]宁国良,论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0-56
[14]李涛,张宗建,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46-49
[15] 段碧垒,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356-357
[16] 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6-27
[17] 陈敏娜,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2(21):96-99
[18] 詹曼,刘彦汝,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几点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2(10):166
[19] 丁秀娣,谈新课改下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10,26(23):200-201
[20] 塔怀军,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浅论[j],现代交际,2011(12):171
[21] 孙东,刘毅,在多元化信息获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358
[22] 许一,目标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9):1-7
[23] 李跃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践谈[j],中国科技纵横,2010(6):162-163
[24] 傅学红,论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166-169
[25]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1):55-62
[26]汪早容,陈书云,浅析国外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1:109-111
[27]张智鹏,从教师角度谈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过程管理[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28]黄忠国,李中勤,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
[29]dick swaab著,王奕瑶,陈琰璟,包爱民译,我即我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0]赵俊峰、杨易、师保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81
[31]李玉荣、李凤杰,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86-88
[32]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1
[33]马文革、李强,目标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53
[34]韦光敏、冯维,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我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9):160
[35]吴晓晖、王克义,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假定[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00
[36]刘威、宫凯,加强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09(12):48
[37] 刘雪影、白立娟, “自我管理”写进十七大报告具有重大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