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
发表时间:2015-5-25 09:28:00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12355/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

摘要:以下文章指出了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文本解读在《课程标准》和中考中的重要性;并用具体的阅读课例归纳出了文本解读的步骤以及方法,并提出回归文本是提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文本解读;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引言

成都地区使用人教版新教材已有数年。在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以下特征:文章长、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多,文章有一定难度。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一线教师一直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但是反观我们的常态课,发现相距甚远。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鉴于学生很难对文本内容和语言学习同时做理性的分析,在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时会产生两种弊端:一是课堂只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问答活动,不关注文本词汇和语言,导致课堂活动有时脱离文本,重要考点在考试时不能过手。二是有些教师把对文本的处理能力往往只局限于简单的处理,而“重点突出地”讲解语言点。学生似乎一堂课下来从语言知识到了语用知识活动很顺畅,但是这实际上学生真正的收获不大,也并不是一堂真正有效的阅读课。

那么是什么导致以上的困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一线教师比较薄弱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的备课缺乏对阅读文本的充分解读,上课没有真正回归文本,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探讨英语阅读教学。

一.文本解读的重要意义

(一)《课标标准》对英语文本解读的具体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从《课标》中关于读的目标描述可见,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至少涵盖以下几个层次: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并能把握内在的逻辑关系、主题和细节以及文章体裁。

(二)文本理解在中考试题中的体现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英语阅读文本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b卷的65和任务型阅读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文章的字面理解,而是更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推理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考生阅读理解的考查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多数题型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比如:

2012的成都市中考b卷的排序题(由于篇幅有限,只展示选项)

a. the heat from the sun can' t escape, so the temperature is rising.

b. too much harmful light from the sun passes through it and reaches the earth directly,

c. some things we've done are very good for the earth while some are bad.

d. around the earth, there’s a special kind of oxygen (o2) called "ozone" (o3).

e. it mainly comes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burning materials.

本题的解题思路应从作者写作的思路进行反推。作者先从整体再到局部。总的从几个方面的污染(砍伐,城市污染)讲到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破坏;然后具体从3方面讲温室效应:what(何为温室效应) why(成因)how(ag真人官方网的解决方案)。明白这样的逻辑顺序,此题自然迎刃而解。但是此题在当年考到了许多学生,得分率只有1,2分,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刻反思,只讲语言点看来是没有出路的,所以阅读教学应渗透文本解读。

二.文本解读的具体套路

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自己的特征,我们可以按照它的特征将其分类。体裁方面,文本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初中阅读材主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以下我的教学实例也从这两种体裁入手。

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只有对阅读文本进行阅读前的初加工和整理才能有助学生找到一个好的理解文本的突破口。同时,教师该文本的一些写作特征和文本的常用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进行解读, 以便将解读的内容渗透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或者他们重复读了很多遍文本也不知道该文本和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有什么紧密的联系;或者他们发现了很多和问题有关的信息,但却不知道哪一点信息才是最关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缺乏一些基本理论的指导,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此之前做好文本的理论解读的工作,这就是文本解读。

三.基于文本解读的 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一)对文字(生词)的解读

1.语境教学

词汇教学不是彼此孤立的机械识记,尤其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帮助学生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含义的能力(《课程标准》2001)。

【课例1】《go for it》七年级unit 4

在解读该文本中,发现单词比较少,只有一个tidy比较抽象,所以我采取语境教学法,通过上下文的提示不难猜出它的意义。

i’m tidy, but gina is not…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

根据下文everywhere(到处都是)的提示,我们能轻松猜测gina is not tidy, 从而不难猜出上文的tidy是整洁的意义。

通过情境的创设,词汇教学在阅读中有效地开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意识到生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猜测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获得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词义,更是词的语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为阅读教学的理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关注文本解读的能力,引领学生不仅对文本内容content学会关注,同时对文本呈现的语言(language)也要关注。

 2.与解读文章结构时巧融合

    其实语言文字的处理可以融合在文章结构的理解中,具体操作参见【课例3】和【课例5

(二)文章结构的解读

文本解读除了对文字表面的理解,还应对作者写作思维方式的进行解读通过解读英语文章的文本,学生会深入认识文章题目和各段内容的联系、上文和下文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也会变得更透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复述并且掌握一些写作模式。方法有三。

    1.找准关键词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整合阅读文章的关键信息,找准关键词尤为重要。比如

【课例2】《go for it》八年级unit 6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其中有篇短文介绍了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整个过程并且复制这种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话的思维模式,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

1)首先圈出表达顺序的序数词,比如: first, next and then, at last这些关键词都体现了文章的逻辑顺序时间先后顺序。

(2)然后板书这些关键词在黑板上,全班一起复述,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3)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复述一个步骤,小组共同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4)个人展示: 一个同学自愿复述整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科领头羊。

2.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的体裁

通过思维导图把看似杂乱无章的句子就分类了,这样文章就有层次感了,说明文和议论文尤其常见。。

【课例3】《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reading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说明文)

(教学片断1

该阅读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每个阶段通过分层提问来完成思维导图。三个阶段各有侧重。

1pre-reading

  pre-reading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本堂课可以要求学生浏览图片和标题来猜测本文的主要内容,比如:

t:what’s the article about?

c: it’s about basketball.

basketball

接下来启发学生,猜测作者会从哪几方面写篮球?让学生做个预测。紧跟着进行careful—reading来进行对比。

2) while-reading

  a.首先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的番号。

 b. t: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接着采取小标题的形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c.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预测相同,看看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篮球,然后完成以下表格:

该导图体现了举例的思维方式,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可以从popularity; equipment and history 这三方面整理信息,教会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事物。

d.处理文章细节,包括对语言点的处理。举个例子: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里主要讲述篮球历史,可以提个细节问题:

--what happened on december 21st, 1891?

--it is believed that on december 21st, 1891,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was played.

通过答案可以巩固本单元的功能句型:被动语态。

【课例4】《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 reading (议论文)

(1) 学生扫读:

老师提示只看图片和标题,回答以下问题。

t:what’s the article about?

 c: it’s about the advertisement.

(2) 学生跳读:

老师进一步询问学生从哪些方面来写广告?要求学生在全文中找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找到:pros and cons

(3)接下来细读,让学生找出广告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然后完成表格。

该导图体现了对照式的思维模式。学了该文之后,学生可以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实物,看待事物,教会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方法,这才是我们阅读该文的真正目的。

3. 用表格解读文章的框架.

教师可利用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增加阅读的深度,并且为写作做好铺垫。

【课例5jefc教材《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reading(说明文)

(教学片断1

1)首先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的番号。

2)然后指导学生看原文的首尾句,勾出topic sentence.

(3)接着教师打出答案。

topic sentence

main idea

paragraph one

in som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people in the future have their own robots.

scientists are trying best to make more robots in the future.

paragraph two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

paragraph three

but robot scientist james white disagrees.

paragraph four

robots scientists are not just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people.

paragraph five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re robots everywhere, and humans will have less work to do.

4)进行语言点的处理,把表格变成b卷的任务型阅读题型,注意每段要选一个题,尽量在涉及本单元的功能句型以及考点处挖空,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文字解读。比如该表第5空的回答涉及本单元的重要词汇: more robots and less work

topic sentence

main idea

paragraph one

in som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people in the future____1___

scientists are trying best to make more robots in the future.

paragraph two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____2______

paragraph three

but robot scientist james white ____3____.

paragraph four

robots scientists are not just trying __4______.

paragraph five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___5_____everywhere, and humans will have __5_____ to do.

这样,实际也使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主题句是英语写作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化的解读

最后文本的解读还体现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他国的文化。通过英语阅读训练,学生会不自觉地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增长文化背景知识,同样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影响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的教授。

【课例5】以jefc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2

长篇阅读是一篇感谢信,学完之后学生可以发现中西方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口头感谢他人而外国人喜欢用书面形式表达感谢之情。

四.结束语

通过近一学年的文本解读的课堂教学训练,笔者明显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经过统计,本班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书面表达题的平均得分率从初一的70%上升到初二的81%,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提高,对课内课外的英语阅读的重视度不断增强,笔者相信,只要将阅读训练坚持下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总之,什么样的英语阅读教学课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文本解读才是合理的?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学习,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学生的视角来评价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元化解读文本,全方位分析教材,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 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春景.新目标英语同步阅读.七年级.下[m.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5.1

[4]王枫林.英语快速阅读技巧.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7

[5]孟庆忠. 朱玉霞读“对一篇英语阅读课文的15种处理方法”有感[j]. 2007  

[6]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06.32页)

[7]张春霞. 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去解读文章的标题[j]. 2007

[8]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06.19页)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