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块拼接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切块拼接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5-5-22 16:41:18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5518/0
 

切块拼接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

应用与实践

                

摘要:介绍切块拼接法以及切块拼接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具体实践。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  切块拼接法  应用与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中有一种方式叫做“切块拼接法”是大多数教师不太熟悉的。这里,我将介绍一下“切块拼接法”及其优点优势,同时也介绍一下此方法应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切块拼接法及其优势

1切块拼接法是合作学习的策略之一,是将整体或一部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片断,全班学生分组,各组都学习已被分割成片断的学习材料。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完成一份完整的“专家作业单”,然后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学习,当所有成员都完成之后,与其他小组中得到同一份专家作业单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就某一问题展开共同讨论,使“专家组”每一成员充分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完成专家作业单。然后,专家返回自己所在小组,将自己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教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使小组内所有同学都能掌握每一部分内容。 这种方法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班级、小组只是静态地被动地学习,使之为动态的、主动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利用学生的互助作用,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切块拼接法的优势:

1)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以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组主要是一两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导讨论过程,而一些基础弱的同学往往游离于讨论之外,无所事事,效率低。而使用切块拼接法,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工作都具有唯一性及必要性。任何一位成员不完成自己的职责,该组的总任务都不能完成。即总任务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个体的尽责。缺少任何一位成员的参与都将导致总任务的失败。在这种趋势下,基础较弱的学生在专家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加认真,并且做详尽记录,在回到各自的学习小组后,他们基本能够将在专家组内获得的信息传递给本组同学,从而完成总任务的相关部分。这样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率势必大大提高!

2)扩大了学生课堂知识的获取量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仅有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知识获取量是有限的且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切块拼接法将问题分割成小部分,让学生分别进入专家组学习,然后回到小组进行讲解。这样模式使得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且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3)切块拼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切块拼接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小组中的不可或缺性也使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4)给学习增添了浓厚的情意色彩

切块拼接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最大限度地互动相比传统教学更有情意色彩。

二、课堂实践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料及其利用   1课时   《燃烧和灭火》。本节课主要以“活动元的学习模式”结合“切块拼接的学习方法”,主要解决的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方法,并能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2.课前准备:班级54人,共分为六大组,每组的组员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b1b2b3b4b5b6c1c2c3c4c5c6......

预习教材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3.教学步骤:

1)全班授课,完成活动元一: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研究,认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活动

步骤

活动

任务

活动过程及结论

实验

观察

实验一:

将装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同时置于80热水中;

实验二:

烧杯内装有80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将装有白磷的试管置于热水中。

实验一

实验二

现象

试管中白磷       

试管中白磷      

试管中红磷       

热水中白磷      

对比

分析

思考

交流

对比分析

满足条件的打“√”号,不满足条件的打“×”:

2.得出结论

3.思考交流

试管中

的红磷

试管中

的白磷

热水中

的白磷

是否是可燃物

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物质是否燃烧

 

 

 

2.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一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二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

2)相邻同学交流得出灭火的条件,然后进行“切块拼接”,安排如下:

6个专家组

9个合作学习小组

a

b

c

d

e

f

g

h

g

1

a1

b6

c5

d4

e3

f2

g1

h6

g5

2

a2

b1

c6

d5

e4

f3

g2

h1

g6

3

a3

b2

c1

d6

e5

f4

g3

h2

g1

4

a4

b3

c2

d1

e6

f5

g4

h3

g2

5

a5

b4

c3

d2

e1

f6

g5

h4

g3

6

a6

b5

c4

d3

e2

f1

g6

h5

g4

注明:全班共54名同学,共分为a-g九个小组,划分小组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搭配,每组分别有两个相对较强、中等、稍弱的同学,这样便于互帮互助。组长轮流担当,便于提高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此次每组组长均为1号同学,负责组织大家讨论并进行总结。

专家组

各专家组学习内容

专家1

主要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一只蜡烛

专家2

主要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一只蜡烛

专家3

主要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一只蜡烛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专家4

解释老师演示实验“水中生火”

专家5

解释老师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专家6

实验:点燃两支木条,一支正放,一支倒放,观察现象并分析。

3)各个专家组成员在各自的专家组中完成该专家组的学习任务后,回到原来的合作学习小组,相互传授在专家组中所学习的内容。这样,每个学生的任务实际有三部分组成:①在专家组学习;②回到合作学习小组作为“小老师”向本组的其他成员授课;③听其他组员讲课并做好笔记。

4)由组长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学习的6个专家组的学习内容,其他组员补充、修正。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

5)教师总结并评价,其中也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并计分(这里暂不多述)。

6)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找出涉及到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并加以解释。

7)反馈练习: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三、为了了解学生对“切块拼接法”的接受程度,特做了如下调查表,问题及调查情况如下:

问题

选项(此选项的人数)

1.与传统教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喜欢传统教学(0

喜欢切块拼接法(54

无所谓(0

2.你认为哪种方法学习效率更高?

传统教学(1

切块拼接法(53

一样(0

3.经过这样的学习,你的学习能力、研究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有显著提高(41

 

略有提高(12

 

无提高(1

4.是否愿意继续这样的学习

愿意(53

随便(1

不愿意(0

5.你认为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希望有更多发言交流的机会

四、应用切块拼接法的体会

切块拼接法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中单一师生互动的模式,形成了师生、生生多元互动,并且提高了生生互动的质量。该方法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优势,利用学生的互助作用,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运用切块拼接法时要把握好时机,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当总任务可以被分解成为较独立的片段时,切块才有意义。当各专家小组所掌握的片段能够连缀成为有意义的整体时,学生才需要相互倾听。针对这节课,切块拼接可以从活动元二开始,也可以只选择用三种不同的灭火原理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一只燃着蜡烛。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很多课题适合用“切块拼接法”,如:探究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等等。

2、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和导学案,不要让讨论和学习流于形式,要落实到实处,该记笔记的地方要有笔记。

参考文献:

1】王主浩.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白杨.从一个jigsaw活动看任务型教学【j.许昌学院学报.2003(3).

3】王以宁教师教育技术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11,410.

5】马晓梅.化学新旧学习过程类比【j】.安徽教育.2005(4)

6】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7】彭玉荣.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2

8】刘瑞清.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9】李铁人.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特征【j】.宁夏教育.200412

10】黄娟;傅霖.切块拼接法(jigsaw:一种行之有效的协作学习方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005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