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发表时间:2015-5-22 16:37:02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4895/0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成都铁中  余建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关注全体学生,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困生是大多数教师关注的重点。学困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最危险时期是在刚进入初中在中小学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开始发生分化的时期。适应性差的学生,会相继出现学习停滞的现象,有的甚至大幅下降。如果教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不能及时的帮助与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沦落为学困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对学困生的成因和教学中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刚进初中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是随着学习的进程加深加难,学生的兴趣会渐渐地变淡。我曾对所教的一个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进行了过跟踪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由最初的30%增加到了65%;而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的密切的联系。而那些失去兴趣的学生更多的还表现在畏难。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也有些自控能力弱,贪玩,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因此学习的毅力也是原因之一。

2、智力因素[来源:##z#x#x#k]

有的学生则表现为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水平差。听课不能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联系,知识的概括性差,如分解因式时不能得出因式与整式之间的互逆关系。也有一些属于思维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3、学习习惯

学习懒惰,无意识表现突出,不能主动记忆,或单纯背诵;记忆的方式方法水平低,虽用功花时间,但不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联想分类。

(二)针对学困生的成因采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太过于抽象、不易理解也不生动,所以学生往往由喜欢变成怕学,甚至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数学生活化,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例如在教数学代数式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一听兴趣就来了。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 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 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积极的计算着,很快,他们兴奋地汇报着结果,有人惊奇的说道: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相信就算是学困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也会积极的参与进来。

2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的愿望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体会与感悟,从而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同学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学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 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的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困生很多时候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帮助他们把问题暴露出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3、对抽象难懂的知识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则取大;同小则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学困生的档案,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的反馈信息,给他们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适当降低难度,精心设计变式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容易体会到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学困生在他们学习困难的特殊时期,其实面临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对他们而言正好处于抽象思维的起步时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既充满激情又充满矛盾。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使他们顺利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避免他们进一步产生厌学情绪,也只有多关注到学困生的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