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又一次课改洗礼-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高考阅卷:又一次课改洗礼
发表时间:2015-5-22 16:34:16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3386/0
 

高考阅卷:又一次课改洗礼

成都铁中  杨小川

四川课改,可谓是盛装登场。而2013年的高考,却是蒙着面纱登场。说其盛装登场,是因为四川省的课程改革可以接受课改先行地区如上海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规避一些风险。而高考试题却是蒙着一层面纱在千呼万唤之中如期而至。

四川的高中语文老师,在2010年开始高中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时参加了一轮又一轮的培训。这些培训中有个较大的缺憾就是关于教学评价的直观认识。高考无疑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反馈,而参加高考阅卷便使自己经历了又一次的课改洗礼。

一、    新题型,新面貌,整合资源,稳中求变。

所谓新题型,本次高考题型设置有创新:如全卷第3题词语辨析改为选词填空,文言类阅读方面,增加了简答试题,默写试题为86(全做认前6道),且在现代文阅读中明确了开放性试题。而在能力考查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如古代诗文阅读中全卷第11题的内容概括分析与文言断句以及第13题的指定技巧然后赏析,以及现代文阅读第18题。分别考查了文言理解概括分析能力,诗歌鉴赏的深层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

又如,全卷的第19题——

19.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4分)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本题以访谈形式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试题灵感来自于必修五的表达交流。

全卷的第20题——

20.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与课文、名著、人物传记相勾连,考查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而本次高考卷的命题思想、试题格局、试题题量都与往年基本一致。如题量,全卷阅读量5900多字,书写量约2000字。跟往年的题量大致相当。另外选材侧重于教材、生活,特别注意具有地域特色材料;默写注意与四川有关的名句。这些也与往年的命题思路相应。故称之为“稳中有变”。

二、重基础,重核心,赋分有变,材料拓展。

13年高考卷除了跟往年一样的常见的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试题——考察字音、字形、默写等试题外。还在全卷第20题(见前)的要求中有对排比反问的考查。可见较往年更重视对学生基础掌握程度的考查。

能力考查方面重视核心,如诗歌鉴赏——全卷的第13题第二小题: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为: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本题在题干设置时便强调了指定技巧后的赏析能力考查,同时在答题时还考查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准确表达能力,如阅卷时要求突出“妙”字。因此重点抓了“强化”(或“突出”“充分表现”“渲染烘托”等)二字。对比分析中重点抓了“佳节不喜反而愁”“壮心却(只)在醉中显现”中的转折。核心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赋分变化最大的是古代诗文阅读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方面,古

代诗文阅读的分值由原来的三十二分增加为三十七分。而语用试题却由原来的十五分降为了十分。

试题材料选择方面同样出现了变化,现代文客观阅读抛弃科技说明文材料,重在选择社会科学论述类,即观点较明确的论述类文本。文言断句试题开始选用言论类材料。材料选择的拓展势必让学生更多的关注论述类文本和古代文化经典。

三、多读书,多思考,落实课改,生命关怀。

本次高考卷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一方面,要求学生多读书,在不同的经典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如精读教材与文学文化经典阅读。例如全卷第21题。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其作文材料雏形来自于必修四课文富尔格姆先生的《信条》。其原文内容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唱唱歌儿,跳跳舞,画画画儿,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如果精读教材,再将此内容与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相联系。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辩证思维。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思考,独立思考,增加思维的深度。学会在思考中丰富语言内涵,提升能力,如整体思考能力、局部深读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多元思维能力。例如现代文阅读,全卷第18题:

18.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

其参考答案有二,其一为“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试想,在平常的文学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理解与概括层次,对此题的解答就会显得肤浅。而真正需要重视的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以及对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思考。同时也需要融会贯通式的文本解读。

第三、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回归学科根本以外,还需强化生命关怀,引领学生成长。如全卷第11题涉及到的对传主金履祥为学为人的概括。现代文阅读中全卷的第1718题和写作试题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

17题: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

请看其参考答案: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本题与第18题以及写作题,均直面现实,提出问题,引人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

总之,此次阅卷,因亲身经历试题、答案、解析与评阅。透过试卷似乎感受到了命题基本导向:用活课改精神,回归学科根本。又仿佛揣摩到了命题的基本思路:回归学科根本,引领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应该更关注生存生活与生命,阅读思考与表达,才思情思与哲思等,并触通其内部的紧密联系,从而既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也提高个人的教学品质。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