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法研究》-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课题研究 >> 文章正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法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发表时间:2012-2-17 14:31:57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
点击/评论:8763/0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l        主要进展:

在新课标环境下开展了一系列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验,建构了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了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与学的平台。现在看来,这个课题促进了教师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

一.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发放至师生进行测试和填写,然后进行批阅、统计,写出了调查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下期,我们课题组依照新课标理念,设计、选编了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一定数量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问答题,在三个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中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问题举行了语文教师座谈会,对调查问卷和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加强了课题资源建设,保证经费投入,以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

   课题立项以来,由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相关书籍,以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并对图书馆、阅览室进行了相关改造,以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

三.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新课标下的教学培训。

为提高新课标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保障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课题组对研究人员进行的培训工作所采取的措施是: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培训骨干教师与培训全体教师相结合。从2010年开始,课题组每学期组织34次新课标下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教学录像观摩,截止到2010年年底,课题组的教师中每人至少参加过一次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系统的新课标培训,同时还有许多教师参加过由省、市举办的新课改培训活动。

四.进行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组从相关书籍和相关专业网站中摘录整理、搜索下载了近十年国内对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在20102011学年上期,课题组课题组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从相关书籍以及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数据库”“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 中国基础教育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下载了国内有关文章资料三十多篇;从国内著名语文网站上下载了二十多个关于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课件、教案,然后我们进行了分类整理,为课题组开展研究作了较为充分的资料准备,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五、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活动

1. 搜集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创新设计个案,展开讨论。

20104月至6月,课题组开展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创新设计比赛,涌现出一大批能够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创新设计个案,如何洋老师的《边城》教学设计,李晓莉老师的《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评比过程中,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新课标的理念进一步得到加强。

2开展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公开课,进一步探究教学方法。

201011月,课题组的彭芸、郭佳老师分别上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市级公开同头课,胡蓉老师上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区级公开课,这三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思想创新,受到了成都市教科所程一帆老师和兄弟学校教师高度评价。

3.根据新课改精神,在学生中开展“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思考”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与思考,整理、编辑学生的读书笔记并汇聚成册。

20109月至20111月,课题组在学生中开展了“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思考”活动,学生在学习教材以外,自主搜集、阅读了大量现当代文学作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上百篇读书笔记,课题组已经着手整理、编辑其中文质兼美的读书笔记,计划将其汇集成册,收入校本教材序列。

4.编写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校本教材。

课题组认为,单一的教学文本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因此,从20109月起,课题组成员与图书馆、电教室的人员积极合作,开始编写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力求涵盖不同的文学流派,不同国家的代表作品,使学生认识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 建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与学的平台。

20111月起,课题组着手将研究过程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读书笔记、校本教材等分类整理,收入“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资源库”中,该资源库将对所有师生开放,从而构建新课标环境下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与学的平台。

 

l        取得的成效:

1.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都能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往日的教学难点“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中更加从容与自信。

2.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校高中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养成了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以月考为主要形式的测验中,他们的现代文阅读题得分与作文得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校实验教师不仅能积极投入研究,同时还能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撰写成论文或教学案例以促进课题经验的推广和应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撰写的论文共20余篇。

4.以教案、学案、课件、论文、读书笔记、校本教材为主体的资源库的逐渐成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正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欢迎。

5.初步建构了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基本框架,逐步摸索出了有别于以往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进一步的论证与磨砺后,有望成为一种适合我校学情的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

 

l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课题项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

1.我校2011级、2012级学生使用的是非课改教材,在阅读广度及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月考作为主要的测试手段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改善。

    2.由于高考压力,2011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偏少,读书笔记也偏重于应试,还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有待改进。

 

l       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及安排:

120111月至20115月,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同时,各年级举行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网络征文、网络论坛等活动,紧紧围绕新课标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性情;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更加积极投身于行动研究之中,以所教学生为研究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完成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同时形成知识的积累,并形成阶段性成果。

220115月至20117月,总结提炼,整理实验全程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材料,形成资源库,汇编研究论文集。构建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框架,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新颖高效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课题组                                    

                                          2011.1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