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问话——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成都铁中 宋娜
强坐在靠窗第二个位置上,面无表情地盯着课本,始终没有抬头,哪怕我是播放形象的flash动画还是打出鲜艳的“转基因”食品图片以及手舞足蹈的讲课,周围学生的哄笑声似乎离他很远很远。他就那样无动于衷的坐着,如冰雕般深埋着心!已经第二个星期了,他还是这样,麻木地,木头般坐着……我强迫自己不去看他,我也不敢再去关注他,因为我怕……
强是“三十一”中升上来的孩子,我也曾是三十一中的教师。那是所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三年前被省重点“成都铁中”合并了。我了解那里的孩子,家里条件普遍很差,家长要么是卖菜的,要么是荷花池做生意的,还有修自行车的,拉潲水的……
那里的孩子学习基础都很差,家庭条件也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后不是帮着家长做生意就是帮忙带弟弟妹妹,很少再有时间学习。强能从那群孩子中脱颖而出,直升上“成都铁中”,作为曾是三十一中教师的我,很是感动也很骄傲!
强的家庭条件不好,妈妈又有乳腺癌。升到铁中的一个平行班后,班上每个学生都有手机,他没有;班上学生们大多各有特长,他没有;班上学生们大多穿名牌,大多家长开车接送,他没有。他是个男孩子,性格却特别女性化,为此班上的学生们常常嘲笑他,还有几个大块头的“超哥”们总是喜欢模仿他。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沉默,一天天消沉……
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不能让这个孩子自卑下去,他完全能靠自己的努力换来光明的前程,能升入铁中就已成功了一半,再努力一点,坚持一点就能考上好的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这时我能拉他一把,帮他一下,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
于是,课堂上我表扬他的时侯多了起来;每每遇到难题,我总是第一个让他回答,然后开心地夸他又答对了;我买来各种图书送给他,鼓励他有理想就要坚持。我不是班主任,只是位才上新高中的普通生物教师,力量很薄弱,可我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强住校,没有手机,我会将自己的手机借给他让他给妈妈打电话;他的杯子掉了我便买来不漏水,方便携带的杯子送给他;有时中午吃饭碰上了,我也会主动请他吃午饭,自己的牛奶饼干,豆浆等等我也常常给他一包两包做早餐。
一日,学校开家长会,强搀着妈妈走进了我的班公室,那是个很苍老,很朴实的农村妇女,脸上挂着怯怯的表情。我很努力地告诉强妈妈强是怎样的一个乖孩子,是怎样的一个争气的孩子!强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胸脯微微地挺了挺,我的眼角湿润了。
强送走妈妈后,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对我说:“宋老师,我有多爱我妈妈,就有多爱你!”当时,这句话让我内心一颤,我觉得我的付出应该是有效的。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鲜活的生命,关怀与感动。没有感动、没有真情也便没有教育。可是,我错了!
慢慢地,我发现强越来越依恋我。他用不多的零花钱给我买零食,尽管我说了很多次我不吃也不会要,可是他总是偷偷地把零食放在我的桌上;他开始每节下课后都来找我,甚至这边才下课那边已站在了我的办公桌前,每天下晚自习他总是执着地要陪我走很长一段路才肯回宿舍;有时他会拉着我的手臂撒娇,尽管我警告过他多次总是无效!他排斥我给其他学生讲题,每次给其他学生讲题时,他总是在旁边嘟囔:“你为什么不这样关心我?”,其实那时他的生物已是全班第一,年级的佼佼者了!后来,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说话,以引起我的注意,开始把我对他的关心与同情作为为其他犯了错误的学生求情的筹码!他越来越不把我当作他的老师,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与工作。万般无奈下,我只得求助于班主任,开始对他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放弃了一切的关怀与帮助,最终导致了本文开始的一幕!
10年的初中教书生涯,接触的都是13、14岁的孩子们,他们单纯可爱,有时甚至傻呼呼的!新课改后,我进入高中,由于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用自己所谓的“爱心”深深伤害了一位本该更优秀的男生!冷静之余,不免几多反思……
强这样的孩子们,具有“精神文化生活不满”的心理,他们看到城里孩子们富足的生活和文化享受,与自己枯燥单调的生活相比,心理落差很大。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父母殷切的期盼,尤如大山般压在他们身上,这时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缓解压力,他们会“饥不择食”地盲目寻求精神保护,将老师的关怀视为护身符,妄图在城里孩子们面前“站立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机体的发育及青春期心理的影响,他们对异性的爱慕之心开始萌发,但受到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这种“爱情”是幼稚的,肤浅而不成熟的。如若引导不当,则容易将老师的关怀视为“爱慕”,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并深深迷恋下去,不易摆脱。从而出现一些不成熟的,糊涂的,错误的行为。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失衡,情绪偏激,性格自私,情感脆弱等。
面对强这样的高中生们,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赏识。赏识他们的努力,赏识他们的执着与理想,而不是一味地用关心,用偏袒来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农村孩子们的心灵是极其敏感脆弱的,老师们除了给予他们充分的生长条件和空间外,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成为自己,悦纳自己。出生如何,家庭如何不能决定孩子们以后生活得怎样,努力和健康的心态才是决定孩子们今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要想真正的帮助“强”这样的孩子们,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激励,激励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感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更阳光一点,更朝气一点,更向上一点!是鼓励和赏识他们的小进步,是在作业本上写下:“加油,我看好你!”、“给力,给力!”,而不是送给他几个作业本和几包牛奶!是教会他自信而不是将同情化作盲目的爱护!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互相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师应该有师的风范,生应该有生的可爱。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有时教师不防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去换位思考则更能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没有情感的皇帝与臣民、警察与小偷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同样为爱而爱,为爱放弃原则,为爱迁就学生,纵容学生,没有威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更不可取!我们爱孩子,爱他们的身体更要爱他们的心灵!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遍小小的花园,种着他们心灵深处自由的梦想与希望;每个孩子心中也放着个牢笼,他们努力地想挣脱却总也飞不出!老师们,希望我们能成为那播下芬芳的园丁,而不是再加一把锁的“工匠”!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