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内外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作者刘静 单位 成都铁中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课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增加学生的互动。我们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所有的课都采用先学后讲的模式,也不能每节课都安排游戏,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混合使用多种方法教学,才能取的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精心设计活动课程、采取探究学习方式、与学生互动、布置家庭小实验、等混合使用多种方法教学。
正文: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无邪的面容,灿烂的笑脸,我都有一股热情,我要把化学学科的魅力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五彩的化学世界中去探寻珍宝。怎样促进学生学习呢?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增加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一串串问号在我的脑海中翻腾。
策略之一: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课程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中心来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做”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经验或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改造。上好活动课有利于让学生达到《化学课程标准》中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对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公民非常重要。我设计了一节《垃圾可以变得更美丽》活动课,这堂课在区上展示,得到同行的肯定。我的设计如下,第一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垃圾处处都是。垃圾又脏又臭。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垃圾还能要被重新利用?我们的生活中要是没有垃圾该是什么样?垃圾其实可以变得很美丽。只要我们努力了解垃圾,靠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就有使垃圾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分类回收利用的前景》这样一个课题吧!第二阶段(学生制定研究方案)1.确定调查对象、内容、方式。2.查阅相关资料及开展调查。3.把垃圾分类堆放,并对垃圾再利用提出新的建议。第三阶段(实施研究)1.学生根据计划,分工合作,开展活动。2.学生整理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第四阶段(课堂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安排好学生展示资料的顺序。同学们介绍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状况及污染问题的有关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声像)。学生展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化学技术进行垃圾处理,以减少垃圾对环境污染的资料,如:堆肥、芬兰的垃圾法规定,垃圾制造者有责任将垃圾分类堆放,等等。那么,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把我们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吧。发表行动宣言。如:从我做起,节约资源,不乱丢垃圾。如果城市施行垃圾分类堆放,我们应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并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堆放的必要性。我们应学好化学,研究出更先进的技术处理垃圾。虽然,我们的活动课只有45分钟,可是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让我惊讶,有一名同学给与我的资料足足有五页,多而详细。另一名同学交给我三方面有关垃圾的资料,非常全面。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我欣喜,由于课堂展示的需要,资料必须分类,同学们带着纸和笔自发的来到学校,完成板报。他们对板报质量要求很高。排版要求合理,图案要求精美,字体要求漂亮,真是有专业水平。同学们创造性让我佩服,他们查找资料多而全,让我受益不少,他们想出很多方法解决垃圾问题,非常新奇。同学们对自然的热爱让我崇敬,他们要用自己一份力量减少地球污染,远离垃圾的困扰。他们要让家园变得更美丽。我想我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课。根据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我们能设计出很多活动课。比如:《爱护水资源》《加强家庭防火意识》《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老师们不要忽略活动课的重要,精心设计吧!
策略之二: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一名安全员,记录员,操作员,讲解员,评价员。然后,让他们进行分组小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我设计的,上面有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和结论,金属性质的总结。有关金属性质的关键问题的提问,有金属性质应用等,也就是完整的学案。上课时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实验,但老师必须在教室巡视,指导实验;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写完学案,并提示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查阅资料,包括教材,促使每一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问题,让他们学会合作和交流。最后,老师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给每小组打分,分高者得到一定奖励。我的分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十分。二是给每个同学的学案完成情况打分。没有记好笔记的同学要扣分。这样,我把边讲边学的方式变成了先学后讲的方式。分数统计也非常简单,并监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最大好处是,学生非常积极的发言。大家都把手举得老高,都成半蹲装,恨不得马上从座位上蹦起来,积极想表达自己探究成果,这节课上的真热闹和轻松。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老师可以下载后,再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稍作修改。这样,比较省时省力,而且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我想说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我们要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注重它的实效性。我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我选定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的课程还有《常见的酸和碱——酸碱指示剂》《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
策略之三: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互动。即使是常规教学中,也注重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对于讲授式的课,我也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我会增加学生上讲台的机会,让他们完成演示实验,让他们讲解一道习题;我会增加学生的过手联系,让他们在作业本上梳理知识点,让他们定时定量完成习题;我会增加学生的游戏,让他们动动脑动动手。学生会很开心。当然,在常规课的互动,要严格控制时间,不能喧宾夺主,一般五分钟足以。在讲水的组成这一节时,我按教材要求首先完成演示实验,然后给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接着讲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是一堂讲授式的课,但在下课前五分钟,我让学生扮演水分子。我叫四个男同学扮演氧原子,叫八个女同学扮演氢原子,让他们在教室的四个角落构成四个水分子。非常形象的告诉学生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内原子之间有作用力。让他们形成分子的概念。我又说到,如果通电后,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又重新组合。这一过程正是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样,为下一节分子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游戏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又把抽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效果非常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应该动起来,这里的“动”,不仅是动脑,也包括动手,动嘴。以我的教学经验学生上课越投入,他的成绩更优秀,他的学科能力越强。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开动脑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你的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千万不能一讲到底了。
策略之四:改变学生家庭作业形式,把课本作业方式改变为家庭小实验的方式。设计家庭小实验作业。我还积极把习题改成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推进,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比如:在学生学习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利用国庆假期,让学生用塑料瓶等生活用品自制发生装置。学生乐于动手。并对自己的小制作洋洋得意。学生发生装置有的合理,有的完全不合理。有的优点突出,很有创意,有的会带了危险。我们单独辅导学生,引导每一位学生完成对自己发生装置的自我评价,并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贴在班级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选出有特点的装置让学生在课堂介绍。此时的学生又变身为优秀的推销员,他们真是可爱极了。这样,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收获更多。在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教改前,学生老是问我为什么要学化学,随着教改的推进,再没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不经暗喜。我们找到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的发展平台,让我们一起有更大的进步,实现我们的梦想。
教学的艺术是博大的,今天我谈到的是我在参与教改的体会,希望它能给九年级化学教学带来生机。每课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应该认真设计的。我们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所有的课都采用先学后讲的模式,也不能每课都安排游戏,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混合使用多种方法教学,才能取的不错的效果。
总之,我们策略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学的规律,要承认学生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防止使用命令、排斥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心理教育和训练,培养、激发他们深刻稳定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责任感、义务感。要让他们热爱科学,喜欢学习,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要让他们充满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
让我们,认真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业务能力,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公民,培养出新世纪出类拔萃的人才吧。
参考文献
《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班 华
《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典型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蔡敏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