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又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天空中东飘着零星小雨,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疼生疼。可是在成都铁中五楼的演播厅里却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在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成都市高中历史复习示范课——《近代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活动课》,由成都铁中的杨文鸿老师主讲。
这节课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杨老师针对高二学生的特点与这一届学生的新情况,提出这节活动课的指导思想:用新教材理念尝试引导旧教材的学习。然后整体介绍世界近代史的概念、人类进入近代史的特征和按编年体例的近代史知识结构。第二部分是学生的活动。以近代史知识结构为线,按时间顺序,通过话剧的形式演绎了近代史的变迁。活动共分三幕:第一幕: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欧的殖民掠夺、文艺复兴。第二幕: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幕: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包括两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一战等。第三部分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总结。其中有学生的学习归纳、新课标的知识结构、相关的高考练习。
高二学生处于旧教材与新课改的夹缝中,是实行新高考后使用旧教材的最后一届学生。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旧教材,但在高考中体现新课改新教材的理念是大家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旧教材的学习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呢?这节课就在此目标的引导下进行了一次探索。首先,这节活动课非常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在课堂中则起了画龙点睛的引导总结作用。其次,它表现形式很新颖。在教材的二度开发上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尝试,把教材变成话剧,通过话剧展示对教材的理解。而学生在剧本的编写、角色的表演中充分体验了历史的变迁,所学知识也在体验中得到了巩固。某些细节场景的设置与想象则展现了学生们对历史的揣摩与感悟,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体验式学习理念。第三,虽然这是一节活动课,可在活动课中老师巧妙地把学生的活动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既有活动课的特色,也有针对学生活动与展现的知识的点拨,更有老师结合知识的复习深化与练习巩固,是一节活动课与常态课的结合,是旧教材与新课改理念的有益探索。
这次高二活动课的开展,不仅对于今后高二历史的教学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为活动而活动、“一言堂”教学变成“满堂问”教学、“填鸭式”教学到“放羊式”教学等问题的出现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