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金牛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铁中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由金牛区教培中心语文教研员罗小维老师牵头,邀请到了市教科所程一凡老师做点评嘉宾。
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五个环节,由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成都市课改骨干教师、金牛区教育拔尖人才、成都铁中教务处主任金东清老师主持。
(一)成都铁中青年教师郭佳、彭芸执教同头课各一堂,执教课文为必修一中的一篇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相同课文不同的解读,带给了学生不同的参与体验。

(二)成都铁中青年教师胡蓉老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解读了选修一的口述自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学生们交流了合作、探究学习的个人体悟,带给了听课教师极大的教学启示。

(三)成都市教科所程一凡老师做出了精彩点评。
他说,1、三位上课的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好,语言表达抑扬顿挫,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三位教师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做教材的搬运工。4、自主学习中注意了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对文本的圈点勾画,合作探究学习中注意了对重点句段的品味交流。5、彭芸老师的课中背景材料的引用一反常规,没有在开头介绍作者与背景,而是在学生理解文中梁启超先生讲《箜篌引》与《桃花扇》为什么悲这个问题出现困难时,恰切的导出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等背景材料,教师的引导在此时体现得较为充分。5、郭佳老师将散文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效果也比较明显。
金牛区中心组成员,成都二十中的刘小英老师也做了精彩点评:胡蓉老师的课在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注意了对学生细节的指导与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全文只设计了三个问题,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在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注重了对学生的精神浸润,后一个问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效果显著。同时她指出,教师的点评除了对学生鼓励之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一些甄别和思想方面的提升。

(四)成都铁中高级教师杨小川老师作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渗透》的主题发言,发言中从课程资源整合的角度汇报了成都铁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引领下对新课程的部分资源进行的整合方面的努力。整合资源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渗透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有理论,有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五)金牛区教培中心语文教研员罗小维老师做了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总结发言。他指出,成都铁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做出的尝试带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同时教学的尝试不应该是个别学校的行为,大家都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
本次金牛区的语文主题探讨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探索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