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铁中校本教研方案-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课改动态 >> 文章正文
成都铁中校本教研方案
发表时间:2010-11-29 10:44:55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
点击/评论:4302/0

成都铁中校本教研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已、发展自已。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资源和资本,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充分发展,是学校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管理的精髓所在。校本教研作为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其重要性日显突出。因此,我们借课程改革的东风,进一步完善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和任务

 “校本教研”是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教师活动,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制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可避免的要与过去固有的教育理念发生碰撞,而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反思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习惯、角色地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吻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与学校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为了学校发展的研究。

(2)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通过教师的研究,才有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教研无论是作为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教学研究机制,它都是以学校发生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做为研究范围,它所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针对于师生在学校中共同生活、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目的是师生都得到共同发展。

2.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理解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解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不是回顾,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2)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专业引领。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教研就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将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3.校本教研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动起来”。校本教研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要发展,要办出自已的特色,凸显自已的个性,就必须动员学校的一切资源,特别是教师这块最大资源,要整合各方力量,集思广益,制定和完善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教师“站起来”。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让全体教师活动起来,每一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在研究中提高认识。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这样每个老师都在实施过程中“站起来”了。

3)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彼此沟通起来。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科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本科目的知识,很少顾及家长、学生、领导的因素,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定位学科教学,致使学科教学淡化了它应有的作用。现代教学观认为: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明确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各自任务和共同目标,彼此沟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校本教研的任务

以普通高中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活动,既要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为教师的角色生长提供了条件。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丰富自已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内涵,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学习

学校的教育理论学习要结合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一方面学习相关的理论,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学习不单是教育理论的学习,还应保括校本学习。应通过论坛会的形式将老师们学习获得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以及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等问题进行交流。

2.观课

观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是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重点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观课能培养教师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观课活动中,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身临其境,共同观察、反思、体验教学中的问题,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授课教师课后自省,与观课教师讨论,,不断改良,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观课能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已的经验

教师有了经验是建构新能力的固着点。教师如果不对自已原有的经验进行分析,新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被内化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观课提供了让教师反省经验的情境和条件,教师在问题情境下审视和反省已有的经验,用行动来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获得一种贯通感。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能使教师学到的知识更新,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

3.隐性教案

隐性教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但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不是写在纸上的内容,而更多的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根源便是执教者教育理念在发生作用。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或者是常流水”。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情感、情绪:教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情绪很容易影响、感染学生。影响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态度。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机智: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出的机智上,这些机智我们无法在纸上的教案体现的。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口头表达水平:教师的书面教案往往是书面语表达水平的一个侧面,要想讲好一节课,教师的口头表达水平至关重要。有的教师抱怨照搬名教师的教案用于讲课而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名师的教案只是讲课的一个依据,他们的课讲得很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们卓越的口头表达水平,而这些口头语言在显在的教案中是不见踪迹的。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态:在“显性教案”中,教师讲课时的教态是无法显现的,而教态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好的教态折射出教者的风度。学生会观其行,察其言,悟其德,思其道,教学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4.论坛会

通过论坛会,给教师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教师通过经验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建议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通过论坛会平台,使教师在交往、交流、沟通、合作的空间中自由成长发展,在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开展论坛会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教学观摩活动、教育会诊、学术沙龙、头脑风暴、个案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有益于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

5.课题带动

每个学年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计划。课题涵盖对教法的研究,对学法的研究,对教材的作用的研究。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中提炼出的,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部分教师都以课题组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我们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老师的研究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鼓励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我校为老师们做专题报告。我们认识到:要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和规范的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尽快走过过渡期、困惑期,尽快从课题研究中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6.教育论文的征集

论文的征集,目的是把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是肯定老师们的创造性的劳动,二是把教师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发扬广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使每一位教师的感性认识能够尽快上升为理性认识,缩短教师的成长时间,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那么,教育叙事研究就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

7.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或以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教师的课程集装箱。这样教师就能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它学校的课程,使我们教师都“站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取供了广阔的空间。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和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价

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评价简单化,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几点原则。

1.评价应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含义:(1)教师通过对学生评价,以及有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分析与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找到改进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专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诊断反思教学行为,完成从知识传授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管理者以及资料的提供者的角色转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评价应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

因为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形成课程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

3.评价应有助于教育价值提升

从评价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教育评价活动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永远不可能上升为教育目的本身,更不能超越教育目的。教育评价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无论是怎样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发现和创新,从而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作为评价对象的一些活动和现实表现,进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