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铁中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方案
四川省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与学科并列、不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综合实验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高中学生每学年参加不少于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2学分,共计6学分。为此,特制定《成都铁中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方案》。
一、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学商、学农、军训、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
2.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社团、俱乐部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包括艺术节、体育节、成人仪式教育等,是学校每年例行举办的重大节日和活动;值周班活动是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的负责学校接待、卫生、管理等活动;社团、俱乐部活动是学校社团、俱乐部成员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活动。
3.实地参观、考察、调查、访问活动或生存锻炼。可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实地参观和考察当地的田园风光、锦绣山河、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传统生活习惯、现实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情况和生产方式等国情民情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典型人物、特殊群体、热点事件等为访问对象。生存锻炼则是将学生置于陌生的社会环境,使其寻求维持生活的方式,锻炼生存能力。
4.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或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5.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6.社区民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依照民间风俗习惯所开展的活动,使其通过体验社区生活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地域文化,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综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特别事项: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班会课,节日纪念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3.运动会、艺术节也不列入。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施
社会实践是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组织管理
(1)社会实践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适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不少于5人。军训原则上安排在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其余的实践视具体情况而定。
(2)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等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
(3)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4)实践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
3.学时安排及学会安排
社会实践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每周五天。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组织形式宜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18学时为1学分,校内实践最多2个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得2学分;大型德育基地活动两天计为18学时,得1学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得2学分(学生参加军训、大型德育活动无故缺席时间达一半以上的,不予认定学分;学生因先天性身体缺陷无法参加军训的,申请免训获批准的可得相应学分,临时因故无法参加军训的,与下一届学生一起重修;无故迟到、早退的按规定扣除学分);学生三年内积极参加校内、家庭劳动,最多可获得1学分;社会调查3年达18学时以上最多可得1学分;其余各种活动按具体参加时间折算成学分。
4.评价办法及学分认定
学生的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及个人的社会实践记录(日记、体验材料等)进行认定(其中时间、态度和效果、个人实践记录分别占20%、50%、30%)。以学期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每位学生学年末填写《成都铁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高三年第一学期末汇总填写《成都铁中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报德育处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高三年第一学期末完成所有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工作。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监督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负责,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团委、总务处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负责课程考核评价、课程资源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与推广、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等工作,抓好计划制订、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2.德育处职责:
(1)拟定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则,具体管理并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3)建立并管理相关学习和教学档案,做好学生活动过程记载和材料的收集;(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初步的学分认定,并于活动结束后报教务处。
3.教科室职责:
(1)研究、提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通过聘请专家、组织交流等形式对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培训与指导;协助教务处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性跟踪指导;(3)建立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教务处职责:
(1)落实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任课教师、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等;(2)学生学分认定;
5.总务处:负责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6. 年级组及教师职责
(1)年级组是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课程的实施。
(2)班主任职责:对全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协助学校进行培训,协助德育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综合性体验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并且学生在开展活动中,不拘限于学校,不拘限于课堂,课外活动、自主活动所占比重大,突发事件多,加之家庭和教师的过多呵护,使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伤害。同时外出调查采访存在不安全因素,经常影响着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能否安全开展活动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确保学生活动中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安全保障制度
1.自我保护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入学新生要开展《牢记安全,自我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动中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种类,常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常见事故发生的预防,常见事故发生急救,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保护能力。
2.建立小组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强调每个活动小组必须要安排一名安全员,并且在每次活动前小组成员必须商讨此活动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出预案;在活动中,强调活动小组中各成员不要擅自行动,必须结伴而行,要脱离本小组集体活动,必须向小组长和安全员报告其活动地点、时间、范围及ag真人官方网的联系方式,小组活动脱离本班活动必须向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报告其活动的大致范围及ag真人官方网的联系方式等等确保学生活动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反馈、及时救援、将学生安全事故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安全预案制。指导教师在设计活动指导方案时,必须对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作出预案,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可能出现的事故种类,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出现该事故后应当怎样处理等。培训小组长和安全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尤其对外伤出血伤口的处理、溺水触电中暑休克的处理、人工呼吸方法等要加强培训,以增强小组长和安全员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在每次活动前活动组织者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四讲清:即要讲清活动安全的重要性、要讲清学生在活动中安全应注意什么、要讲清出现意外时与谁联系怎么联系、要讲清出现意外情况后怎么急救等等。
4.安全协议制。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分清事故的界限,避免学校不必要的安全纠纷等等。
5.活动陪同制。每次涉外大型活动,必须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陪同学生活动,每次外出活动尽量要求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学生参与活动,每次课外的大型活动,教师要联系一些社会力量(例如当地派出所,当地镇的村干部或热心公益活动的同志)随同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
附件1:
成都铁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 _填表日期:_______ ___
|
小组成员 |
组长 |
|
组员 |
|
|
活动名称 |
|
|
活动目的 |
|
|
活动方案 |
|
|
活动情况概述
(包括活动的主要项目简述,出勤情况,本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等。音像、照片等资料作为附件) |
|
|
活动收获及体会 |
|
|
指导教师或班主任意见 |
|
小组等级及学生学分认定 |
评价项目 |
权重 |
评价方法 |
活动时间 |
20% |
社会实践总时间不少于l5天。查阅活动记录 |
活动态度和效果 |
50% |
富于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合作意识强,有奉献精神。 |
活动收获
(个人实践记录) |
30% |
查阅个人实践记录、个人总结体会 |
最后得分 |
|
等级 |
|
学分 |
|
|
|
|
|
|
|
|
|
|
|
|
备注:得分90分以上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60分以上一次活动可获得1学分,两次共2学分。60分以下或出勤一项不足7天者不予认定学分。须下一年度重修。
附件2:
成都铁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表(样表)
班级 班主任 填表日期:_______ ___
学生 |
活动内容(如军训、值周班级管理、青年暑期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基地实践、社团活动等) |
分项学分 |
学分 |
学生a |
|
|
|
|
|
|
|
学生b |
|
|
|
|
|
|
|
|
|
|
|
学生c |
|
|
|
|
|
|
|
|
|
学生d |
|
|
|
|
|
德育处
审核意见 |
|
学分认定
委员会
意见 |
|
备注 |
1、此表系每学年末由班主任填写后报德育处审核。
2、此表学生栏可根据班上学生人数及学生完成的项目插入新的行。 |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孟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