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成都市铁路中学初中英语课题组
二零零九年七月
一、课题的提出. 3
(一)理论依据. 3
(二)现实依据. 3
二.课题的界定和认识. 5
(一)课题界定:. 5
(二)课题认识. 6
三.研究对象:6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6
(一)研究目标. 6
(二)主要内容:. 7
五、课题的研究过程:. 7
(一)周期和步骤:. 7
(二)研究过程:. 7
六.研究措施和方法. 9
(一)实施对象:全校初中英语教师. 9
(二)具体方式. 9
(三)主要途径. 9
(四)基本策略. 9
七.研究效果. 14
(一)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14
(二). 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找到了适应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策略及模式。 15
(三).通过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度。. 15
(四).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成绩优异. 17
八、我们的反思. 18
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ag真人官方网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在世界各国,无论是教育界人士,还是政府部门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
教育改革对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及教师这一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师发展理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实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就要使每位教师都得到发展,就要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第三,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使自己在职前培养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发挥作用,就要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第四,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知识成了人们进行思维的原料,教学是通过作为思维系统的知识来增进人的自由,发掘人的创造力,所以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在于理解,而不在于认知与回忆。根据这种新的知识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活动和过程。
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且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需要的是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第三,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就会成为其生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
3.成都铁中初中英语教师目前在专业化及英语教学方面滞后状况
本校现有23位初中英语教师,均为科班出身,且均达本科学历,其掌握的英语专业知识是能胜任初中英语教学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增长,教师们在自身专业知识及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的东西。
1)普遍教师出现专业知识退化现象
因初中英语教学属基础知识教学阶段,教师们似乎在大学时学习的专业知识派不上用场,过难、过生,再加上语言知识本身又很易遗忘,久而久之,很多知识慢慢退化了,出现了教初中,教师知识就停留在初中略高一些的水平上的状况。
2)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也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各年级均分布有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显然学校想通过以老带新、老青结合的方式让青年教师走捷径,有时甚至可即学即用,这样可以让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稳步上升。从实施几年的情况来看,起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消极因素。如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还不如老教师,对待每个问题不会事必躬亲、相互探讨,就只是简单地问一下老教师而已,几乎不应用工具书。课堂教学机械地模仿老教师,注重形式,未能取得实际效果,课件资料的整合及课外作业的处理上显得草率,有些甚至根本没有亲自动手做一做,这样怎能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部分中老年教师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应用上是滞后的。
中老年教师在多年教学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较为过硬的本领——教学经验丰富实用,教学知识应用自如,但由于时代快速发展,现代教学已经更多的运用诸如多媒体等新的工具和手段,中老年教师未能及时学习掌握这些新教学手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们认为,此课题具体来说,即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及各种有效策略来完善提高自己,争取能当上一名学科专业素质高,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强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
本课题主要研究及解决的问题:如何缩小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现状与新标准对教师要求的差距,如何结合新标准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社会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及标准,探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及策略,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初中英语组全体教师。
1. 研究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2.用研究出的能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进一步促进参研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1.参研教师们通过该课题的开展,研究出能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2、参研教师用研究出的能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周期和步骤:
本课题从2006年10月到2009年7月,周期为两年半
1. 准备阶段 ( 2006.10—2007.2)
1)组建课题组成员。
研究人员及分工如下:
叶华琼:女,本科,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安排研究过程,完善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喻德琼: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题研究,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安排研究过程,对各环节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完善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李丹: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查阅、搜集资料。对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分析。
邓琰: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刘玉: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刘铭:男,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夏桂英:女,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鲁杉: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罗理: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万俊: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曾维丽: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殷晓欣: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参加研究,协助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工作。
2). 研究人员深入学习。
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如学习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复印资料、网上下载互动文章资料,共计 20多篇文章。另外,通过网上查阅、阅读报刊、杂志上的资料上100多篇。通过学习,明确了实践师生互动式模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逐步提高了教师从事研究的能力。
3). 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课题组通过学习、分析学生及我校教学现状和对课题在校级研究阶段的总结和反复论证,确定了此课题的研究,并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4). 申报课题准备实施。
2.全面,深入实施阶段: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
1)树立增强教师发展意识
2)将教师发展意识贯穿教学及研究过程的始终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
1)对第一、二阶段工作研究进行总结, 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认真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出课题实验的成功所在。
3).总结一、二阶段的不足。
4).整理、装订研究过程的资料(见各附件)
5.提炼成果
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树立了教师发展意识,对研究过程所采用的教法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内化,构建出“初中英语教师有效发展的策略”。
由于部分教师工作变动及原31中与老铁中的合并,研究对象扩大到了现在的20多位初中英语教师。
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及集中讲述、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校本论坛、自我反思。
三)主要途径
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育叙事、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来实现。
1)“专业引领”策略。
专家引领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请了部分专家来学校进行集中讲授。
如四川教育学院王国艳教授于2007年专程来我校讲授《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含义》;2007年12月来自英国来斯特郡布鲁克威尔学校的两位资深专家前来我校交流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及展示如何在课堂上高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金牛区教培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叶华琼老师于2008年初亲自前来对我校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做微格课的培训工作,之后资深教师刘玉同志带领青年教师刘铭参加2008年金牛区微格课比赛;2008年秋来自龙泉中学的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邵春丽前来我校做《如何管理学生,课堂如何出效益》的报告;2009年四川社会科学院查有梁教授来我校讲授优秀教师授课的20个教学小故事;优秀教师备课的经验、上课的经验、提问的经验、考试的经验、综合的经验及作为专业化优秀教师的问卷调查。
优秀教师引领
在本课题组的参研人员中,有几位是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等各级都有一定领头示范作用的老师,分别担任了四川外语教育学会会员,成都市英语中心组成员,金牛区英语中心组成员等。如叶华琼,李丹,邓琰,喻德琼,刘玉等老师。在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这些老师用自身的实例为参研教师做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互助合作”策略。
在互助合作策略的引领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我校固有的一些模式。
手拉手模式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 1)校内牵手
在全组内采取结对子等形式,以起到传帮接带的作用。如刘玉与刘铭、刘华君与张青、魏存秀与熊朝燕、殷晓欣与李丹、曾维丽与喻德琼、钟文与万俊等。要求老教师必须要检查相应青年教师每个单元的教案,青年教师每个学月需听对应老教师上课6课时以上。叶华琼老师指导青年教师李丹参加金牛区现代课堂教学比赛获区一等奖。并代表金牛区参加成都市英语课堂大赛,获得大市第三等奖,并指导其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等,现已经成为学校英语教学骨干。
叶华琼老师指导邓琰老师参加2008年成都市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获二等奖;
刘玉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刘铭参加金牛区现代课堂教学比赛获区一等奖;
李丹老师指导鲁杉,曾维利老师参加2008年成都市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
喻德琼老师在2004—2008年期间指导我校青年教师刘华君、殷晓欣、鲁杉、曾维丽的毕业班教学教研工作;2006-2007年度指导青年教师杨庆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相当部分青年教师已快速成长,已能独当一面胜任毕业班教学工作,这种对子式的帮扶同时对老教师也是一个促进,也能让老教师接触一些新事物,如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真的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校际合作
同备课组、不同备课组、不同学校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是我校初中英语组的优良传统,交流与合作本身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课题实施期间,成都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们于2007年底到我校交流;成都12中教师2008年10月来到我校交流;邛崃水口中学的老师于2009年来到铁中实习交流了一个月;我校初中英语教师刘华君于2007—2008年到33中支教;我组教师更是经常到七中、九中和兄弟学校八中、交大附中、金牛实验中学、二十中等学校观摩学习。通过不同级别的各种交流,参研教师们打开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对专业等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3)国际交流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有了机会打开眼界,拓展专业领域,也让我们的教法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2006年9月时任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长的叶华琼老师带领初2007级部分学生到英国交流学习三周;2007年9月张礼洪老师带领初2008级部分学生再次到英国访问学习;英国来斯特郡布鲁克威尔学校两位资深专家于2007底来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展示教学观摩课;2008年5月我校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到锦西中学听取英国专家尼卡娜教授有关语法的教学;2009年我校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到金牛实验中学听取英国教授卡尔先生做的《交际教学法》的讲座;2009年6月邓琰老师到澳大利亚参观学习一月。通过交流学习,不但教师得到了教大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访问后两国学生书信不断,一直保持联系,起到了双赢的工效。
3)“任务驱动”策略。
理论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组教师学习过许多理论知识(见阶段性研究报告)。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分层和个案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某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那么它们对我们的教学往往起到题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各参研教师结合各班教学实际,开展了系列的案例分析活动,并有典型记录附后。
课堂研讨
每个备课组每月上一次组内公开课,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课后立即进行研讨,指出本课的优缺点,尤其讨论不足之处,然后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公开课的教案在课前由全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材料附后)
集体备课
学校一贯要求和坚持集体战斗的堡垒作用,各备课组的教案、教学进度、标高、课后作业、相关辅助资料大体一直、各教师在授课期间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在每周的教研时间都设有每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资料整理人等。实践证明,集体备课真正起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作用,达到了我们想达的目标。(材料附后)
校本论坛
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进行教学设计大比舞
在课题开展两年多以来,各备课小组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不仅教师参与,让学生也共同参与。在刚毕业的2009级学生在这一块受益较大。具体内容参看成果部分校本教材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各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在校内经常进行教学设计大赛,并将优秀的设计推荐参加区、市及省上比赛,在参加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级的比赛,教师们都是兢兢业业,不断向专家和老教师请教,教师们在专业发展上本身就得到了厉练,加上专家及老教师的指点,相当部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尤其是邓琰老师虽只有七年的教学经验,但她已发展成骨干教师,带毕业班三届,而且还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到古蔺、宜宾等地送课献课。(材料附后)
4)“自我反思”策略。
任何形式的发展动力和机会,是否真正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和反思的深度。
通过对专业实践的反思,使得缄默知识转化为明确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优秀教师不断得以发展。反思意识、反思技能、反思习惯是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教师而不是普通教师的关键因素。
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
三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平台,方法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做了大量的尝试与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在本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具体的实施工作,无论是参与实践的教师,还是参研教师班级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本课题带来的优越性,大大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以课题促课改,加快了我校实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1)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 经过大量的、相关资料的学习,不断领悟,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也掌握了许多从事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自主研修驱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主学习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教本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个案、教育叙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网络交流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实践成就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要在经验中学习、反思中成长。
2)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的内涵,策略,提高了教师文化素养,语言水平及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体系下的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促进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参研教师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有的名列全区前茅,有的也正在逐年提高,提高了全校英语教学质量。06年、07年、08年,我校英语会考及平时调考成绩平均分连续三年居全区前茅。(统计见例表,附在资料里)
3).教师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策略及模式的研究学习树立了终生发展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能将所研究的成果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三、四年的研究、实践,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们逐渐地改变了以往的许多传统意识、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始运用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策略及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开始实践摸索。并能通过自身的提高,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开展更加有效的课堂设计及教学。
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情感渗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教师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的合作者。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大力实践交际互动教学,教师的教学由重视语言知识转变为重视语言运用;教师能从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教学任务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找到了适应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策略及模式。
即:“专业引领”策略;“互助合作”策略;“任务驱动”策略;“自我反思”策略。
模式:专家引领模式、 手拉手模式、课堂聚焦模式
三).通过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度。
1.培养出了一批名优教师
(1)课题主研之一的叶华琼老师,第四届“中国中小学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成都市英语教育协会委员会成员,成都市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金牛区英语中心组成员,成都铁中英语教研组长、教研员、英语备课组组长,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区第三届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都铁路局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9篇,其中获得国家级奖的有5篇、市级奖的有2篇、区级或局级奖的有3篇。合著教学参考书2部。担任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区级科研课题的主研。
叶华琼老师由一名英语教师成长为一名英语教研员,陆续开展了“教师技能微格培训”、“集体备课研讨”、“新教师的入格培训”“手拉手”等系列培训活动,让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辐射效果加大加强了,受到了校、区、市等各级老师的好评。
(2)课题主研之一的李丹老师在2005—2007年期间,参加了校,区,市的各级赛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以赛促教,她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把实践提升为理论,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的奖励。在2007—2009年,她
担任了初外的教研组长和区中心组成员。在八年时间里,她已经由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3)课题主研之一的喻德琼老师在2004—2008年期间连续四届把关我校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的同时,指导我校青年教师刘华君、殷晓欣、鲁杉、曾维丽等的毕业班教学工作;2006-2007年度指导青年教师杨庆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在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年度期间,均被选为金牛区初三英语区队成员之一,一方面为我区的中考英语保驾护航,献策献力,义务编写了相当部分复习资料;另一方面指导我区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
(4)刘玉老师2007年参加金牛区说课大赛获一等奖,因基本功扎实,近几年均参与区级调考试题的听力材料的录制工作;作为金牛区初中英语中心组老师为本校英语教师做出了示范,为全区的初中英语工作做出了贡献。
2. 青年教师成长快速。(具体资料见附件)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我校部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下面是小部分教师的成长点滴。
(1)参研教师邓琰虽只有七年的教学经验,但她已发展成骨干教师,带毕业班三届,而且还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到古蔺、宜宾等地送课献课。 08年获成都市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07-08学年上期获金牛区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功竞赛活动一等奖;07-08学年下期承担金牛区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培训的献课活动;
(2) 参研教师刘铭只有两年多的教龄,但是已经代表学校参加了金牛区区级研究课、金牛区口语大赛。2007年10月为金牛区初中英语教学微格培训献课;2008年8月 参加金牛区“赢在课堂教师大比武”说课比赛,获优胜奖;2008年12月 参加金牛区初中英语教学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009年6月 参加金牛区英语教师演讲比赛,获三等奖。
(3)参研教师鲁杉2009年代表学校参加金牛区教师大比武比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12月参加金牛区英语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2007年5月承担金牛区英语学科示范课;2008年6月承担金牛区2008年中考复习研讨会的中考复习展示课活动“形容词的复习”。
(4)参研教师曾维利于2008年6月承担区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培训的献课活动,得到专家、老师的高度评价; 2009年10月参加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荣获区二等奖。
四).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成绩优异
研究教师三年来,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吸收了现代教育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掌握了一些从事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1)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与分析研究,形成理论文章,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逐渐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实验教师共撰写论文20多篇,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9篇。学术年会上交流的5篇;在学校交流的20篇。体会感悟文章15篇。(具体的发表及获奖情况见附件)
(2)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成都市金牛区第四届中学优秀教研组.
(3)参研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通过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进而研究自身发展,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分别以论文、出书、校本个案研究以及参加各级组织的支教、献课、讲座等活动等形式体现。(见附件)
1. 在课题研究三年多以来,我校参研人员确确实实做了大量的事情,在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方面不断进行重构,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不断地在拓展,教学能力不断地在增强。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必须借助学习者自觉的、持续的后续实践才能最终完成,所以在结题以后,我们还须加强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取得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和巩固;
2. 教师成为成人学习者应通过现场观察交流研讨,亲身实践进行反思、分析并加以理性化,才能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全体成员应当更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叙事这一块,要做到每堂课有教学随笔及教学反思,而且要在当天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3.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采用课堂反馈方式了解全体同学对学习本课的感受;除了反思教学实践外,还需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让我们在诸多角色中游刃有余,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以帮助我们自己教学科研能力及效果地提高,最终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深化研究中逐步解决。
附件一
参研教师的论文获奖情况
姓名
|
获奖
时间 |
论文题目
|
获奖级别
|
叶华琼
|
07-8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索——
《go for it》七年级(上)七单元的教学实例探索 |
全国优秀论文奖
《中国育才杂志》 |
李丹
|
08-04 |
《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课例交流与研究》 |
市二等奖 |
09-02 |
《怎样掌握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
市二等奖 |
09-04 |
《爱生活,爱英语;爱英语,爱生活》 |
全国一等奖
|
09-04 |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市一等奖 |
09-05 |
《沟通要从 “爱的教育”开始》 |
全国一等奖 |
喻德琼
|
08-05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
区课题二等奖 |
08-09 |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一环》 |
省三等奖 |
09-02 |
《浅谈促进我校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策略》 |
区一等奖 |
09-04 |
《浅谈本人对语音教学的几点思考》 |
市一等奖 |
邓琰 |
08-04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
市二等奖 |
鲁杉
|
08-01 |
《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
市二等奖 |
08-04 |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市二等奖 |
万俊 |
07-04 |
《坚持短文听写,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
市三等奖 |
08-04 |
《让现代教育思想的春风吹进中学英语课堂——
“小老师”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
市二等奖 |
曾维莉 |
07-12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做中学”》
|
区二等奖
市三等奖 |
08-04 |
《小议初中英语中的词汇教学》
|
市一等奖、
省一等奖 |
刘铭 |
09-06 |
《学生常见英语语言错误的分析及其对策》 |
市一等奖 |
殷晓欣 |
08-01 |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市三等奖 |
08-04 |
《初中英语教学的读与背》 |
市二等奖 |
09-03 |
《中学英语情境教学之浅见》 |
市三等奖 |
参研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
姓名 |
发表时间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叶华琼 |
08-05 |
《微格培训——广大教师认可的教学培训 》 |
《金牛教育》第10期 |
罗理 |
08-11 |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
《新课程》 |
李丹
|
09-03 |
《爱生活,爱英语;爱英语,爱生活》 |
《中国当代教育专家成果汇编》 |
附件二
参研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
参研人员 |
课题名称
|
课题级别
|
课题成果
|
叶华琼 李丹罗理 喻德琼 |
《挖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思维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区级 |
08-05
区二等奖 |
叶华琼 李丹 |
中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
国家级 |
已结题 |
叶华琼 |
网络环境下区域内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均衡发展 |
市级 |
已结题 |
李丹 刘玉
刘铭 |
《成都市城市初中学生家校环境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
市级 |
拟结题 |
成都铁中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
区级 |
拟结题 |
附件三
参研教师参与出书的情况
姓名 |
时间 |
作品名称 |
使用效果 |
李丹 喻德琼 叶华琼 刘玉 鲁杉 刘铭 邓琰 曾维莉 万俊 |
2008年
第7—8期 |
《文科爱好者》 |
好 |
李丹 喻德琼 叶华琼 刘玉 鲁杉 刘铭 邓琰 曾维莉 万俊 |
2008年
第13—14期 |
《文科爱好者》 |
好 |
李丹 喻德琼 叶华琼 刘玉 鲁杉 刘铭 邓琰 曾维莉 万俊 |
2009年
第10—11期 |
《文科爱好者》 |
好 |
李丹 喻德琼 叶华琼 刘玉 鲁杉 刘铭 邓琰 曾维莉 万俊 |
2010中考复习 |
《文科爱好者》 |
即将出版 |
附件四
参研教师教学获奖情况
姓名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叶华琼 |
2007 |
金牛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
2008 |
金牛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
喻 德 琼 |
2007 |
金牛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
李丹 |
2008 |
金牛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
万俊 |
2008 |
金牛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
附件五
参研教师赛课获奖情况
姓名 |
获奖名称 |
获奖级别 |
曾维莉 |
金牛区07—08学年上期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功竞赛中 |
一等奖 |
09年10月参加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
二等奖 |
07-08学年上期获金牛区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功竞赛活动
|
一等奖 |
邓琰 |
08-09年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中 |
市三等奖 |
09年获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
一等奖 |
08年获成都市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 |
市二等奖 |
鲁杉 |
2009年10月在2009年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八年级上4单元听力教学》 |
二等奖 |
刘铭 |
金牛区2008—2009初中英语教学技能竞赛 |
一等奖 |
2008年8月金牛区“赢在课堂教师大比武”说课 |
优胜奖 |
2009年6月金牛区英语教师演讲比赛 |
三等奖 |
万俊 |
金牛区2008—2009学年初中英语教学技能竞赛 |
二等奖 |
叶华琼 |
2008-10
|
省级
|
“如何有效开展中考复习”
|
四川省教育厅支教项目遂宁市骨干教师 |
遂宁 |
好 |
2008-10
|
省级
|
“中考复习的有效性研究” |
省教院骨干班 |
成都 |
好 |
2008-10 |
省级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讨”
|
全省初中英语教师 |
省教育学院 |
好 |
2008-11
|
区级 |
“初中英语如何有效备课,教学设计,及说课” |
新都初中英语骨干教师 |
新都 |
|
2009-07 |
国家级 |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
国家教育司
四川灾后重建项目“省初中英语教师培训” |
成都 |
好
|
2009-09 |
省级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
四川省教育厅支教项目广元市骨干教师 |
广元 |
好
|
2009-05
|
省级 |
赢在课堂 |
遂宁市骨干教师 |
遂宁市 |
好 |
2009-07 |
市级 |
如何有效开展有效的新目标英语教学 |
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 |
成都 |
|
喻德琼 |
2009-04 |
区级
|
中考英语第三轮复习策略与方法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成都八中 |
很好 |
刘铭
曾维利
刘玉 |
2008-03 |
区级
|
怎样进行语音教学
句型教学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成都铁中 |
好 |
附件六:参研教师的讲座、献课、送教与交流情况:
姓名 |
时间 |
级别 |
送教、交流内容 |
对象 |
地点 |
效果 |
|
邓琰 |
07-08 |
区级 |
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培训的献课活动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成都
|
好
|
|
06-11 |
区级 |
金牛区英语学科研培活动“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成都 |
好 |
|
|
|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
|
|
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
|
|
|
|
|
|
|
|
|
|
|
附件七:部分参研教师的平时个案分析研究典型情况记录
成都铁中 罗理
a. 分层教学
我自2007年9月起在初二(4)班英语教学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把我所任的初二(4)班,按英语学科的成绩,重新组合分为a、b两个教学层次。a层次相对是学业成绩较差的一个群体,而b层次是相对成绩较好的一个群体。分层次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分层次之后,学业成绩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便于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与他们的可能性相协调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也有利于学生展开竞争。b层次尽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其中也不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初二(4)班刘××同学,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刘××同学是工人子女,初二才从湖北转来本校学习。该学生英语科成绩在进校时的一次初二摸底考中只得了83分(满分150)。对于一个在b层次学习的学生,她英语学科的分数在班里是属于最低档a层。经过几方面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刘××同学英语学科成绩不良的因素是:1. 教材差异;2. 由于教学体制与体系不同,一般外地学生来本校求学时,均感到外语学习费力;3. 学生自己本身在学习中存在偏科现象,而英语又是其薄弱的一项。但是刘××同学本人学习勤奋刻苦,人品正直,资质不错,有学习的潜力,且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b. 个案辅导策略
现代教育指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本领。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现在公共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一是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加涅将这两个问题概括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
刘××同学的英语学业成绩不良,有其客观性,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在入门阶段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那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状况会得到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地提高。刘××同学学习自觉有热情,教师关键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予以辅导。在分层施教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其自身差异的特点,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c. 操作方法
★★ 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习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而且包括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情景特点,制定合理的,运用合适的学习,正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 制定学习
首先让刘××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要求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安排好每天的英语学习。制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地学习,在的实施过程中个人及教师要定期进行指导与督促。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刘××同学学习比较自觉,但有些学习习惯却尚未养成,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1). 预复习――课前能独立地进行自学、预习新课,为上新课提供一定的准备。课后进行当天学习的总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复习,增强记忆,同遗忘作斗争。
(2). 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以备查考",在课堂上能及时、正确地记录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复习时结合笔记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3). 勤于提问――"心之官则思",提问的过程也正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大脑地分析、判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机械学习,终将一无所得。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学得会更多。
(4). 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书面检查,要以认真地态度对待作业。在作业中出现错误,要有错必究,如果普遍的问题要在错例本上进行记录,引起重视。
★ 学会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在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评定。是否完成了预定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要进行简单地分析,如遇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学习障碍,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并且记录下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后果怎样。自我监控则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照学习的执行结果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程。
★★ 教学策略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是对班内学生已有的差异、学生学习可能性差异的态度而言,这是一种着眼于消除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提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地发展。
★ 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刘××同学的自身情况,制定近、中、远三个学习目标。即近期目标为: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把初一至初二的英语教材自学一遍,在期中考试时成绩达到95分左右;中期目标:把大纲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争取在期末成绩测试中达到105分以上水平;远期目标:对能力题进行专项的实质性训练,争取在模拟考、期未考、升学考中考出最佳水平。
★ 重视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
在b层次的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分层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从某一角度分层,并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整体水平。如刘××同学,其个体内部就有差异,在语法结构方面刘××同学处于高层,而在情景对话方面刘××同学处于低层。在教学中变换分层的标准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特点。
★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习和方法。在初二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高一层次的学生把旧的知识向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和讲解,优先让低层次的学生提问或释疑,让中层次学生进行补充与说明,最后由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如一位同学提出了see,watch,read,look的用法,中层次的一位同学叙述了这些词的用法与区别,这时刘××同学还在举手,于是让她进行对前一位同学分析的评价,她不仅肯定了中层次这位同学的介绍,还介绍了look after,look out,look up,look for和look at等一系列短语的用法,使原先的回答更趋完整。
★ 精讲多练,循环复习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如在对初一至初二词汇进行复习的两个月中,分三轮对初一至初二大纲中出现的要掌握的词汇进行识记,词汇是刘××同学的弱项,因此这两个月她是下了相对大的功夫识记词汇与短语。在不断地循环复习与练习中全班掌握词汇的水平有所提高,刘××同学的成绩也取得了明显地进步。
★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师生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改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工人子女刘××同学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点。而作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她优先享有教师的个别辅导权,教师要优先接受她的教学反馈,对存在的作业问题进行面批,对她的听力与阅读弱项进行辅导。借一些参考资料与听力模拟给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阐述能力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也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能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d. 个案辅导的成果及其意义
对刘××同学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个案辅导,刘××同学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了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在初二模拟考中刘××同学考了121分,在期未考中她取得了127分的好成绩。刘××同学改变了原先英语学科学业成绩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学习成绩。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与方法。
通过对刘同学的个案分析证明,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是能完成相应目标的,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如 何 关 注 学 困 生
成都铁中 鲁杉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应该怎样审慎地对待各种各样的学生,更好的去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这是教师想要回避却不得不提起的一个名词。学困生的转化——是很多老师正在面对和积极思考的问题。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成绩好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而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能够和学困生作换位思考,更需要我们用无私的关爱,去滋润他们那久旱的心田;需要我们洒下更多的汗水,去帮助他们去战胜学习途中的困难。
我这里所说的学困生,是指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家庭的原因而形成学困生,不是少数。我们班的杨××就是我帮助的对象。
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而形成学困生的案例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个案分析
1、该生是少数民族,小学基础相当差,父母虽然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因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而力不从心。上课不要求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再联系家长,家长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情况,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0。
2、学习差,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加大,学习上更是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3、性格内向,平时与伙伴接触少,难以借此来调整学习上的被动状态。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困难重要的是没有强大的外在学习动力和内在学习动力。老师的鼓励也曾让他获得快乐,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最终没有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
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他非常诚实,从来不说谎。有要求上进的美好愿望,劳动积极,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强。
二、资料收集
经过多方了解,我基本弄清了该生英语学习滞后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英语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对英语大量语言知识的输入过程毫无参与活动的欲望。
2.冷热心理。刚开始学英语时只凭一时心血来潮,劲头十足,一有挫折,便情绪低落,不再坚持下去,学习毅力和耐力都比较差。
3.畏难情绪。意志力薄弱,贪玩,不能静心学习,经不起玩的诱惑而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下去。
4.家庭环境。父母都是生意人,常年在外忙着做生意,对他无暇顾及,更不用说交流和沟通了。平日里和奶奶住在一起,自由散漫早已习以为常。
三、个案指导经过和成效
在摸清了该生的情况后,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先天因素,而是后天的教育。我相信只要有爱心、诚心、信心、决心和适当方法,他一定能学好英语。于是,我对症下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其得到了较好的转化和提高。
1. 以柔克刚,启心灵之门。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直接的因素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问题。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该生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最好是同班级各位老师都做到这一点)。课余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 齐心协力,创良好之境。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该生,这样该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该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外,我采取“1帮1”结对的办法,选班上学习出色、性情温和、富有耐心的学生为他的师傅,让他和师傅坐在一起,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要求师傅在学习上帮助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有了不小的进步。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
四、体会: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1、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能使学生走向健康的成长的道路。
2、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用一份爱心,一份理解,帮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3、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致力于建设优良学风、班风,发挥群体对学困生的感染作用;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三)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听力水平
成都铁中 万俊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中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应当从“听”入手,学习英语如果不具备较好的听力,就无法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口头交际中去,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说读写”整体水平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分析研究,我发现造成部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不够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条件限制,大部分初中学生课堂外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我任教班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双亲没在身边的,即使在身边的,也很少有家长有能力辅导英语。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嘴勤、手勤、脑勤”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使手、嘴、脑协调使用。学习三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严重脱节,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教师要讲什么,心里没谱;课上听讲,虽然专心,但不善于思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听力成了 “老大难”。
3、缺乏解题基本技能。
部分学生在听录音材料之前,做不到先看选择项,没有认真搞懂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往往就会增加听的难度。部分学生不懂得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揣测说话人的语气、以及通过句中的关联词等预测下文。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听力水平呢。现将本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点点肤浅认识提出来抛砖引玉: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
学生从一接触英语,就要采取英语先入为主的原则,学生可能听不懂,但可以借用手势、图示,每课坚持日常会话,用英语解释词语,逐步加大英语授课量,使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良好习惯,为更高级的听力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听”与“读”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读得准确,学生才能听得准确。因此,学生的听力水平要有提高,就得在“读”这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使学生具备牢固的语音基础。即能熟读48个国际音标,了解、掌握连续、弱化、失去、爆破、辅音连缀等发音技巧。其次,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知识,即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句子语调。正确的朗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听的时候把握句子的种类和关键词。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处理长句的方法,比如我将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use for dinner if you are free next week?”分成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use \for dinner \ if you are free\ next week?长期坚持这样的读法不仅使学生能快速听懂句意,也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再次,应用各种方式加强听力训练。我经常应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布置预习单词的任务,包括读、写、勾(在文中找出生单词并写出其音标和释义),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2)、课堂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听、说、读、写。读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跟读,包括跟磁带读或跟老师读,要求学生在跟读时必须模仿其语音、语调、语速。不仅学生应模仿磁带发音,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检查自己的语音语调标准与否。其次,分部分或分角色进行小组练习。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彼此间听力能力的提高。最后,自由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人特长。说的训练体现于值日生报告和结对练习,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写的训练,形式上一般分为听写和默写。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型和短文。通过写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
(3)、坚持做头脑风暴游戏。brain storm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游戏。教师给出一个词,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写出 与所给词有关的单词,写得最多的小组获胜。此游戏最大效果就是训练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做听力测试时根据听到的关键词预测下文
3、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怎么去学。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听力方法的指导:
(1)、帮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克服生词、语义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文化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句中的关联词等预测下文。例如,听到开头几句话可以得知文章的背景和叙述范围;从第一段的叙述中可以推断下文情节发展的大致脉络。
(2)、帮助学生对近年来英语听力测试的基本题型进行分析,教给学生一些解题基本技巧。例如,在听录音材料之前,要先看选择项,要认真搞懂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往往会听得更准确。英语短文听力测试材料一般朗读三遍,但每一遍听的目的都不相同。第一遍泛听,只听录音不急于回答试题;第二遍精听,边听录音边选择答案;第三遍检查,核对所选答案是否正确,及时修正。
4、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意识。
家庭教育的落后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通过教师的努力也不能很大程度地改善这一现状。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仅需要教师系统的训练,更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以上方式对学生进行听力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听力测试三分之二学生能得到十五分以上的分数。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点教学经验,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件八:集体备课教案
(一):
备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一
备课地点:九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九年级英语教师:罗理,殷晓欣,鲁杉,马灿,黄晓燕,郭晋蓉
活动主持人:万俊老师
主要内容:虚拟语气的教学
虚拟语气: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说话人对发生的动作或所处状态持有的态度或看法,表示主观愿望和假想虚拟的情况.
虚拟语气的结构:
1.与现在事实相反:if 主语+动词过去式(be的过去式为were),主+would / should / could / might +动词原形
2.与将来事实相反:if 主语+should / were to 动词原形,主+would / should / could / might 动词原形
3.与过去事实相反:if 主语+had 动词过去分词形式,主+would / should / could / might have 动词过去分词形式.
重点:掌握与现在事实相反或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
例如:if i won a million dollars, i’d give it to charities.
如果我赢了一百万英镑,我要捐给慈善机构。
if i were you, i would accept his offer.
如果我是你,我将会接受他的建议。
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what would you do?
假如明天下雨,你会怎么办?
if they had left earlier, we wouldn’t have missed the airplane.
假若他们早点动身的话,我们是不会错过飞机的。
备课效果:虚拟语气的教学是九年级英语的难重点,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将单纯的语法教学融入学生任务活动的设计,这样预期的效果会好得多.
集体备课教案(二):
时间:2008年5月12日
指导教师:叶华琼老师
主讲教师:鲁杉
参加集体备课人员:喻德琼,李丹,刘钰,曾维丽,邓琰,刘铭,罗理,殷晓欣
执教班级:九年级(6)班
内容:形容词专题复习
教案如下:
九年级形容词复习课教案
task 1 |
lead in to the revision of adj. |
procedures |
teacher’s activities |
students’ activities |
step 1 |
say: hello, class. good morning.
do you know me?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iss deng.
now, it’s afternoon. do you feel a little tired? ok, please look around, how do you feel? (nervous, shy, a little happy…)
yes, but what are these words called? (adj)
good! adj.形容词.
so today, we’ll revise something about adjs. |
listen and answer. |
step 2 |
ask: do you know what we can do with the adjs?
say: please look at me. what do you think of me?(beautiful, has curly brown hair, medium height)
yes, it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people.
please look the meeting room. what do you think of it?(big, wide, clean)
ye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describe things. |
look and answer. |
step 4 |
say: ok, class. we know that adj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people and things.(board writing)
well, can you describe your best friend? don’t tell us who he/ she is. just tell us, 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 what is he/ she like? these teams, would you like to do it?
later we will guess who he/ she are.
and these teams, 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one thing? look at the meeting room again, is it the same as your classroom? if no,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eting and your classroom.(collect their answers) |
use the adjs they sum up just now.
|
step 3 |
say: oh, you’re really good at talking with adj. this time let’s look at your paper sheet. look a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cture picture. try to think of adjs as many as you can, then write them down. this part of students, you think of the adjs that can describe people; and this part, you think of the adjs can describe things.(board writing) |
divide into two parts and write about the adjs. sum up adjs. |
step 5 |
well done! just now you found so many useful adjs. how about doing some exercises with them? look at your paper sheet exercise 1, please do it in three minutes.(check the answers one by one, ask why they choose it. differ some adjs) |
do some exercises. |
step 6 |
say: 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adj. you did some exercises about adj. tell me, what should we learn about adj? what can they be in sentences?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sum up and board writing) |
revise and sum up. |
step 7 |
say: adj is very important not only in our study, but also in our life. we can use them to solve many problems. let’s come to a competition. look at the exercise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re is your task? here it is.(hand out the paper sheet of tasks)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bout your tasks. try to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提示.
i’d like each group of you to act out your conversation. the others please count how many adjs they use. understand me? here we go. |
do a competition in groups. discuss and act out.
|
step 8 |
say: how smart you are! you know, in our exam, there’re many exercises about adj. can you find the answers to them? let’s try exercises 3. (check their answers in pairs at first.)
finish? let’s check your answers.(one by one) |
do exercise 3. |
step 9 |
say: this class, we revised something about adj. what should we learn about it? you can read and finish my paper sheet after class. this is your first homework. second, try to write down what you said about description competition.
miss deng is very pleased with you today. because you are so excellent! are you happy today? miss deng believes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if you try! best wishes to you, my dear boys and girls!
thank you, good bye! |
|
课后集体评课:
邓琰老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新颖,合理,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充分反映出所教内容的重点,也能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教与练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温故而知新。
刘钰老师:我觉得鲁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的很合理,思路清晰明了,值得我学习。每个步骤之间,串联的很自然,给人感觉比较流畅,符合了教学设计应该走中心线的这个理念。当教授完知识后,又能设计与其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这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帮助的。
喻德琼老师:教学连接非常自然流畅,一定量的练习又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李丹老师:本教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合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每个环节都很紧凑,衔接也比较自然。板书设计也比较合理。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复习单词和句型,内容比较多但不枯燥,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较好的操练,从而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最后一个填空练习题我个人认为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不过不知道在实际操作中是否那样。
集体备课调研汇报——八中之行
成都铁中 刘钰
今天,我和张爱武老师应区教培中心叶老师的委托,来到八中听了他们三个年级的集体备课,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集体的智慧和每位老师敬业的精神。他们集体备课的模式基本如下:每位老师一学期负责两个单元的集体备课,一个单元包括重要词汇的讲解,语法的归纳,习题的准备和ppt的剪辑,以及该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目标等等,同时还要准备老师检测版和学生珍藏版,老师的工作量相当大,相当细致,但能一劳永逸,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特别是听了初三年级老师的集体备课,感受颇多。他们全组共五位教师,每位负责一个课时的说课,第一位教师还要讲述该单元的语言目标,语法目标以及教学方式,就像我们的微格培训,既简短又有实效性。只不过在某位老师讲述时,其他老师还可以提问以及提供他们自己上课成功的经验。他们有些细节做得很好,比如:这五位教师的词汇讲解重点突出,归纳到位,紧贴中考;阅读课利用表格进行复述,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刘老师利用图片对听力进行分解,降低了听力难度,又操练了学生的口语;同时刘老还把听力原文变成了完成对话的填空,请同学补充动词短语,使用此法又可对本单元的语言点进行夯实。总的来说,八中的集体备课实至名归,操作性很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学习。
集体备课调研汇报——铁二院之行
成都铁中 李丹
今天受叶老的委托,我们有幸去铁二院听了他们的每年一度的公开展示课。虽然只有两节课,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这两节课不仅展示了上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整个备课组的智慧。课后该校初中所有英语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特别是高校和张爱武老师的点评,让我们在座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
比如:曾碧英老师上的初一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该堂课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每位学生都能对重要句型上口和过手,体现了公开课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我们可以学习曾老教单词的方法:让学生自制图片来教新单词;以旧带新,通过baseball来学习soccer ball 和basketball等;通过画出音节来帮助学生过认读关;最后通过竞赛方式—擦掉重要单词的一部分来帮助学生过拼写关,体现了初一英语的教学特色。还有曾老的作业:用所学单词编造新的对话,这样把单词和句型有机连接,使作业的布置也变得多元化。
另外陈红宇老师的课(九年级unit6 i like th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让人回味无穷。陈老教单词时既重视语音认读关,更注重词意的理解,体现了初三英语更重视思维培养的教学特色。比如在解释photographer—a person who makes a living by taking photos时,很自然的复习了该单元的重要语法知识--定语从句。另外用表格的形式:
来帮助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渗透了长篇阅读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中考题型—任务型阅读的培训,把公开课和应试巧妙结合起来,体现了公开课的实效性。的确这两位老师有许多让我们学习的地方。
试论如何加强英语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成都铁中 喻德琼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的几点初步的认识及做法,不到之处恳请指正!
关键词: 加强 集体备课 提高 课堂效益
一 要求及现状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唯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
有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一) 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二) 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二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 真正、有效的 进行集体备课 ,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就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听课,第二、三、四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为高三办公室。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 .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 .集体备课的要求。
( 1 ) “四个统一”既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 2 ) 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案。
(三)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 .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词汇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习语、常用搭配、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
( 2 )语法方面,多研究高考,了解高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从具体语法点入手,讲练结合,不断总结;
( 3 )阅读方面,备课时要考虑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技巧,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2 .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3.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
三 集体备课的成果如何展现?
集体备课的最终的成果体现于教案和教学案。而如何使用教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的尤其重要。
在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学案的预习功能:教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要追求“实效”。要学生预习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必须明确。
(二)注意教学案的载体功能:教学案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展示。因此,教学案必须精心选材,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逻辑性原则。
选材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然后由一般到特殊。例如:在复习被动语态时,先让学生复习各个时态的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后着重复习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主动表示被动。这样由一般到特殊,易于学生理解、领会。
2 .层次性原则。
教学案的编写要兼顾的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3 .多样性原则。
教学案的题型应多样性,不拘一格。可以有词汇默写、缺词填空、词语辨析、句子翻译、课文内容概述( text cloze )、高考相关知识点检测、阅读理解等。
4 .“教”、“考”不分离原则。教什么,就考什么。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便于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
(三)教学案的复习功能。
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的加以反复强化,充分发挥教学案的复习功能。做到“堂结”、“日清”、“月结”。
四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 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 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
4. 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 = 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就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去思考。
附件九
个别教师参加各种外出培训讲座、献课等活动的资料:
(一)中考英语第三轮复习建议
成都铁中 喻德琼 2009 4 20
下面是本人于今年4月20日在成都八中为金牛区全体初中英语做的中考第三轮复习建议交流内容。得到了广大专家及同仁的认可,当然自己也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认真加以分析总结的出的。肯定对我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一个添砖加瓦的作用。
★★ 本轮复习目的
中考第三轮复习即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并重,使复习达到良性循环。
★★ 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确保有效导控
(1)以科代表为中介的渠道。
(2) “三结合”渠道
(3)课堂讲评、提问渠道
(4)作业测试渠道
(5)生活渠道
(6)家长渠道
★ ★制定有效策略、寻找得分突破口
分别为学困生、踩线生、优秀生制定“保基础、抓中间、夺高分”的策略
¡ (1)带上学困生,极力抓a放b
(2)很抓踩线生,务必保a争b
¡ (3)拔高和拓展优秀生,既保a又保b
★ 鼓励学困生动手,强抓基础知识
1 帮助学困生寻找希望,树立不放弃的信念
2 督促学困生一个个解题,切忌“机选”
3 要求人手备一错题集,随时进行错误汇总
4 以a卷为中心,加强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 很抓踩线生的书面表达,寻找得分点
1 坚持让踩线生一周写1-2次作文
2 老师要全部批改
3 教师自己书写范文提供给学生,讲后最好将范文张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
4 书面表达评讲采取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姓名 |
jim green |
职业 |
中学生 |
出生年月 |
1991年12月25日 |
出生地点 |
伦敦附近的一个小城镇 |
外貌 |
又高又瘦 |
性格 |
外向 |
爱好 |
游泳,唱流行歌曲等 |
上学交通工具 |
骑自行车,有时走路 |
其他 |
六年前随父母到中国;父母在成都一所中学任教:下周末打算去九寨沟度假 |
下面是一个能得100分左右的踩线生的书面表达
i have a friend. him name is jim green. he with me in the internet. he born on dec.25 in 1991 in a town in london. 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looks at shy, but he ∧ very outgoing. he has much hobbies like swimming, sing pop songs.
from monday to friday,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or on foot. six years ago ,he came in chengdu in china, because his parents are teaching in a middle school in chengdu now. he hope go to jiuzhaigou on vacation next weekends . so i hope he will have fun.
★有意识拓展和拔高优秀生
¡ 07年短文填空第8空,很多学生丢分,但作为优秀生来说是不该失分的。以下即是该空原文:
¡ her father said to her :“if you 7 really want to pla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a good college , nothing but you 8 can stop your dream. ”he told her again: “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
★★ 分析中考试题,熟悉中考考点
¡ 模拟题要做到有效,那么选题的标准除了《课标》五级要求及课本以外,最主要要以中考题的考点和难度系数为依据.因此教师在选题、出题前要充分了解、分析中考试题,熟悉中考考点,如我以成都市06\07\08年b卷短文填空题的考点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考点
年份 |
名词 |
代词 |
形容词 |
副词 |
动词
非谓语 |
动词
谓语 |
序数词 |
06 |
1(单变复)
1(复数所有格) |
1
(不定代词) |
2
(最高级) |
1
(形变副) |
2(现在分词)
1(不定式) |
䦋㌌㏒㧀좈琰茞ᓀ㵂 |
1
(基变序) |
07 |
1
(复数所有格) |
1(不定代词)
1(反身代词) |
1
(最高级) |
1(原形)
2(形变复) |
1(动名词)
1(不定式) |
1
(过去时被动语态)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08 |
1
(复数) |
1(关系代词)
1(反身代词) |
1(比较级)
1(原级) |
1
(形变副) |
1(不定式)
1(动名词) |
1(一般现在式)
1(被动语态) |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
★★ 精选或自编试题
¡ 切忌直接丢套题,学会用剪刀加糨糊,那样才适合你的学生
¡ 下面以一套模拟题的单选题为例,本套题重点考查和中考难度相当的、含盖各考点的知识点的用法。
1.(2008黄冈,31) ---is th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______book?
---no, it’s helen’s. i left_____ at home.
a. your; my b. yours; mine
c. you; it d. your; mine
2.(2008潍坊,17)---it’s ______nice day, isn’t it?
---yes, what ______fine weather!
a. a; a b. the; the c. a; / d. the; /
3.(2008绍兴,17)---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so well?
---________chatting with my uncle in america online
a. for b. by c. in d. with
4.(2008绍兴,19)---what do you think of mark’s composition?
---quite good. but i think yours is_______.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the best
5.(2007安徽,27)---mr. smith, would you please speak a little more_______?
---sorry! i thought you could follow me.
a. quietly b. quickly c. slowly d. politely
★★ 反馈训练结果,及时查漏补缺
¡ 1 每套试题练习之后,要对各种题型的考点及得失分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 2 除分析试卷外,还要对学生的得分情况做分析记载,反馈训练结果。
¡ 3 要用每套题的训练结果来指导和弥补下一套题的侧重点和学生的不足。
(二)下面就是邓琰的一篇2008年获区级二等奖的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what would you do if…?”
成都铁中 邓琰
i. background
1. teaching time: 11th, december 2005
2. teaching spot: cheng du railway high school
3. teacher: deng yan
4. teaching participants: 60 students from class 7 grade 9
5. spectators: about 240 teachers from some schools
6. prize: the second prize of english-teaching-design competition for the young
ii. teaching goals
cognition goals:
a. to learn the new words: first-aid, shelf, nearby, cover, press, deep, pain, hurt, offer, refuse…all the students can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and know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b. to master the words: cover, press, deep, hurt, refuse…in order that the students can give advice or suggestions to others when they meet some problems and accidents.
c.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s so that students can ask and answer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nd accidents they meet.
— what would you do if …?
— if … , i would ….
d.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new words to write at least five sentence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accidents and problems.
ability goals:
a.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would you do if…” and “if …, i would…” to
talk about some supposed situations;
b. can give advice on som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affectivity goals:
after learning this article, students can have some positive ways when they meet
some accidents and trouble. then they have the realization and ability to ask for
help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nd trouble.
strategy goals:
using what you know already to help you learn more,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s.
culture goals:
learn the ways and methods on dealing with problems and trouble and train the realization of safety in western culture.
iii. analysis on learning-teaching circumstances
1. teaching contents:
(1) this is the last period of unit 4, book five, 《go for it!》 that follows the thought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arranged from the functional items.
(2) the main topic of this unit is: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would you do if…?” and “if …, i would….”to predict and deal with varies kinds of accidents and problems.
(3) the central topic of this class is: what are the attitudes when students meet som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then how they will deal with these events. this is the last
period in the unit,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correctly and profectly.
2. students’ reality:
(1)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how to use “what would you do…?” to ask questions, use “if…, i would ….” to express their own advice on dealing with some problems. so they have got some abilities of dealing with som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2) the students are open-minded and good at expressing. they are always willing to give advice on the topic they are interested in, such as th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they meet in their daily life.
3. teaching condition:
the teacher has experienced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and is good at designing and organizing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which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 teacher can operate the class in english with goo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cai aids are available in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 who owns such skills is operating the class by cai aids. the teacher can use lively and humourous word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as well.
iv. difficult and key points
1. to show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by using excel
2. to emphasis the teaching goal by practicing conversations and creating situations. students will not only learn the content, but think over how to deal with some accidents. then express and write their own ideas.
3. to creat varies kinds of situations, help students use them in the real life and write down their ideas.
v. teaching methods
it is the lesson which is for the practice of conversations focusing on reading and writing, it is used in approach which is task-center, student-center activity assistants activity and teacher-directing is used in class. the teacher designs tasks and arranges the activities for the students while the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activities to finish the tasks. so that teaching goals are achieved by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collecting the videos is in order to emphasis the watching effection. the students can know th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well and think activily, give some methods and ways to deal with them. this lesson is a reading course, it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vi.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rojector, computer, charts and sheets.
vii.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 |
accidents and problems you know |
procedures |
teacher’s activities |
students’ activities |
step 1 |
lead-in: say: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but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foot this morning. but it doesn’t matter. i’ll be fine soon.
in our daily life, we always meet things like this. just like the things. please look the board.(show some pictures)
it’s so sad. do you think so?
please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one of them?”(boarding writing)
if you can’t deal with it, it doesn’t matter. let’s put it here. maybe after learning something, we can deal with it. |
listen and think.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showed some pictures and videos about accidents and problems,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m and talk about their ideas. then the teacher l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f…, i’d…”. the students think anout the problems in this way.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given step by step,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the reading. |
step 2 |
say: by the way, have you ever had any accidents or problems ?
what are they? which one is the biggest?
let’s come to our book on page 32 section 1. please think about the two questions, you can discuss in groups, and then write down your ideas. (walk around, give help when needed.) |
answer the question.
think.
listen, then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ir ideas.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tell what ar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students know th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t’s the beginning of the reading. |
step 3 |
say: are you ok?
collect their ideas.
show the sample answer and say: just now, you gave me so many good answers. these are mine. if you need, you can copy them after class. |
answer: yes.
report one by one.
listen and copy.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gives he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idents and problems. |
task 2 |
a first-aid book you have |
procedures |
teacher’s activities |
students’ activities |
step 1 |
lead-in: say: as we know, in our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accidents and problems. people are always faced with them. by the way, do you know “be faced with” ? (teach this phrase)
ask: when people are faced with accidents and problems, where can they get help?
collect their ideas.
say: can we get help from a book?
what kind of book can we use?
if i were you, i’d choose a first-aid book from the shelf. we can buy this kind of book in a nearby book store.( show a picture, teach the new words)
say: now i have a book (show the book) named “what would you do if …”. it gives us advice dealing with accidents and problems. it’s written by a very famous doctor . his name is martin robinson. ( show the author) do you know him?
do you want to talk with him?
well, let’s read his book together.
please turn to page 32 to 33, (point the book) read the two passages quickly.
walk around and say: if you have any new words or other questions,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i’m glad to help you. |
listen.
follow the teacher.
answer the question.
say: yes.
think.
follow the teacher.
watch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swer: no.
answer: yes.
begin to read.
read and ask questions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wants to introduce the new words, the first-aid book and the author. so she asked the question “do you want to talk with him?” it’s easy for the students to accept the book and the new words.
|
step 2 |
say: just now, some of you asked me about some new words. if you don’t know them either, don’t worry. i can help you. (explain the new words)
say: you must have caught the meaning of this passage, now please look at the two questions,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give them the sheets) |
read after the teacher.
find the new words in the passage. |
designing intention: students find out the new words, the teacher teach and explain the word for them.it can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then find out the answer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
step 3 |
ask: finish?
say: who’d like to tell us your answer? |
answer: yes
answer the questions. |
step 4 |
say: we have got some ideas about accidents and problems. then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his time please find “how to deal with th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first of all, please read aloud with the tape.
say: try to complete the chart. clear?(walk around) |
answer the question freely.
say: yes.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begin to read.
|
step 5 |
say: yes, you got it.(check the answers in lines) you are so clever. |
read and answer. |
designing intention: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to read and find how to deal with the accidentsand problems, then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the best way. the teacher gives the right answer and gives some assessment.
|
task 3 |
more advice on mor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
procedures |
teacher’s activities |
students’ activities |
step 1 |
say: well, we have learnt something from dr. robinson’s book. i think you can deal with som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so let’s come back to this question: (point the pictures) if you were one of them, what would you do? please, discuss in pairs and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give them the sheets)
walk around. give them some help. |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ork in pairs.
fill in the chart.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
step 2 |
say: finish?
would you like to tell us your ideas?
check them pair by pair. |
say: yes.
show their conversations pair by pair.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lead the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 ques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students discuss in pair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advice after they learned the article.
|
task 3 |
having a first-aid book to teenagers |
procedures |
teacher’s activities |
students’ activities |
step 1 |
lead-in: say: now, i believe you have learnt how to deal with accidents and problems. but many other teenagers don’t know. would you like to help them?
how can you help them?
ask: can we help them by writing a book?
say: let’s write our own book.
i’ll give you some pieces of paper.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your ideas. (give them the paper)
walk around and give them some help. |
listen
answer: yes.
talk about it freely.
say: sure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ir advice. |
step 2 |
ask: are you ready?
would you like to show us your paper? |
say: yes.
show their paper one by one. |
step 3 |
say: now, please hand in your pieces of paper. (put them together)
say: look, it’s your book. here you are.
congratulations! |
look at their own books with pleasure.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set up some situations about accidents and problems, the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write down their ways to deal with the accidents and problems. after they finished, the teacher put what the students have written together like a book as the result of their learning. the goal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take part in the task activily. then the students may find that learning the article is very useful and helpful even in their daily life.
|
task out of class |
add more advice to our own first-aid book |
designing intention: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add more advice for their own first- aid book in order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use what they learned in class, it’s very useful for them to consolidate the language points.
|
|
|
|
|
|
viii. reflection on the lesson
in this lesson, the teacher designed a series of tasks from easy to difficult. the students could finish the tasks well amd master the context of the text. the main clue of this class is about knowing what is accident, the students give their suggestions and advice by using their real life experience.the presentation of the accidents at the beginning lead the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m. after learning the article, the teacher made the students’ suggestions into a book, which can be copied by other people. it made the students more positively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e. the students use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calss when they took part in the activities and their real life.
but it showed that some language points are not dealt with very well. for example, when students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y always use present simple instead of past simple after “if”.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acher didn’t correct some errors in students’ pronunciation and writing in time.
the teach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key points in exams next time. the teacher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onunciation and writing, correct the errors in time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ⅸ. commentaries
in this lesson, the teaching goals are suitable for the age and studying desire of students in grade 9;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ll the tasks and activities are planned well, especially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words. the pictures are lively and colorful. they interest the students a lot. because the cont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ds tigh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ep which after the students’ disscusion, their good suggestions and ways are made into a book by the teacher. this kind of design is very new. the students felt very proud when they knew their suggestions would be used by others. it not only fits for the teaching goals, but leads the students raise their emthusiasm to use what they learn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they meet in their real life. it really embodied the goal of “using by learning, learning with using”, and it got high assessment by the teachers.
附件十
青年教师成长资料
(一)过去的八年
成都铁中 李丹
八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期间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我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0—2004年
在这期间,我主要是练好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要熟悉教材,刚出来的大学生觉得满篇都是重点,处处都想讲,结果适得其反。我花了3年的时间来熟悉初中的考点。到了第4年我才能使自己教的班级的平均分能位于前列。到了第4年,我的教学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台风逐渐成熟,稳重;肢体语言更加丰富;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加到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第二阶段:2005—2007
在这期间,我参加了校,区,市的各级赛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以赛促教,我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别人都说赛节课,脱几层皮,但功力要增加几年,值。并且我把实践提升为理论,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的奖励。同时我担任了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使我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有所提高。
三.第三阶段:2007—2009
在这期间,我担任了初外的教研组长和中心组成员。除了教好学生外,我还要编些书,听些课,指导一些青年教师,还要想办法提高整个初外组的教学能力和成绩。所以我一直配合区教研员搞好微格培训和集体备课,我校初外的各位老师的教学技能都有不同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刘铭参加2008-2009的区的赛课比赛,并获得了区一等奖,这实在难得,因为他只教了一年。这里除了有他自身努力的原因,同时也凝聚了成都铁中整个外语组的智慧。从刘铭的教案,ppt,教学环节,教态,教学细节,甚至每句话我们都在仔细聆听,并提出整改的意见。到赛前的最后一周,我坚持每天听刘老的这节课,有的时候是早上和中午各一次,虽很辛苦,但很值。因为在研究这节课,我也理解了其他老师的上课风格,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中心组成员,我有得到了许多听课的机会,所以我能学到其他老师的优点,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二)青年教师成长总结
成都铁中 鲁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五年时间转瞬即逝。刚踏入工作岗位,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体会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我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成长途中的感想与收获:
我于2005年6月毕业后,参加了金牛区的统一考试后被分配到成都铁中任教。作为一名新教师,工作伊始,我就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从一开始参加工作,我积极主动,认真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有幸得到了市、区多位领导的亲临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便在学校名列前茅,同时我也有幸在金牛区开展的英语学科研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观摩课,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听公开课、讲公开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多讲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讲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还是市、区组织的的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甚至是讲课比赛,只要有机会,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听课、去讲课。从如何理解教材,进行教学的设计、如何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益、如何听课、评课、讲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我都一点一滴的努力学习。每一次我都非常认真做好记录,做好反思并脚踏实地付之实践。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非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尤其是区里组织的英语教学大赛活动,使我们又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获得二等奖。
我一直觉着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深知老师不光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去书店去淘书。每次出去听课学习,只要有书展,我肯定不会放过,总会买上好几本令自己心仪的书。读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还是在业务水平上,我都在不断的读书中得到了提高。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于是我在教学之余,每天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才能将课上的更好。我认真写笔记,认真写反思,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多篇论文和文章获奖。2007年12月 论文《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获成都市金牛区中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1月 论文《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在成都市2007年度教育改革与研究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08年4月论文《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成都市2008年中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到老师必须得是一个有心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是一个有恒心的人。因为只有有心人才能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得有爱心,教师的爱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没有耐心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有恒心的教师才能胜任这一长期性的工作。
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我于2007年参加了“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做好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我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我和教师们针对个人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组织教师相互讨论,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圆满完成了有关研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曾连续两年担任初三英语教学工作,学生中考成绩优异,并多次参加献课活动。2006年11月在金牛区英语学科研培活动中各上了一节研究课,获得一致好评。2006年12月参加金牛区英语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2007年5月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优异,获优秀教师辅导奖。2007年5月承担金牛区英语学科示范课。2008年6月承担金牛区2008年中考复习研讨会的中考复习展示课活动“形容词的复习”。2009年10月在2009年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初中英语二等奖。课题名称《八年级上4单元听力教学》
五年的时间,匆匆而过,而自己在大师林立的教育园地里还只是一个刚刚发芽的幼苗。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塌实肯做,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记得读过一本书,人生为一大事来,愿你、我都为教育这一大事而来!
(三)短短的一年
成都铁中刘铭
2007年的暑假,北站小学阶梯教室里,我和伙伴们一起坐在台下,一边聆听着台上前辈们的教诲,一边幻想着要是什么时候台上的人也能换成自己。
两个月后,夏日的余温尚未散尽,台下的梦想已而点燃。我不仅在之前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站在了成都铁中的讲台之上,而此时更是站在了全区的讲台之上,面对着台下上百名初中英语老师的专业的眼睛。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幻想正慢慢开始变成了现实。
2008年的暑假,成都铁中的报告厅里,第一次参加全区“赢在课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练兵,我坐在台下,握着签位,焦急地等待着说课的开始。
两个月后,怀揣着优胜的喜悦,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一路通过学校的初选,区上的复赛,成为了进入“金牛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唯一的一名“男兵”, 然后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一年里,不知不觉,我已经两次站上了全区的舞台,实在幸运,更是不易。
说幸运,并不是说我能幸运的一开始工作就能上区展示课,工作一年就能参加区上的比赛,而是我能够在07年的夏天来到成都铁中,遇见了我的第一位指导老师---叶华琼老师,然后是刘苾老师,李丹老师,邓琰老师,刘玉老师……一方面我被他们深厚的教学素养,精彩的课堂所深深折服,另一方面,他们也以极大的热诚,无比的耐心,无微不至的关心时时刻刻关注着我的成长,为我一路披荆斩棘。要是没有和他们之前的相遇,我又怎么会有短短一年中两上舞台的“力气”。
而更幸运的是,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而它的关注的焦点真是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在此课题下,各位老师为我设计了一整套详细缜密的发展策略,比如“理论指导---以课代练----课后评思-----以赛促练----寓赛于课”的培训策略。于此同时,积极为我创造和提供各种学习,发挥,反思平台和机会。而我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进行两次展示,就正是因为在它们之前我已经在课题组的安排下参加了大量的专业技能教研活动,多次开展了的校内课堂展示,反复和各位老师进行了教学集体备,上,评,思,改的工作,经常性的参与日常教学管理。
因此,能两度展示自己,也确乃不易。倒不说自己其中的点点滴滴,而是想想,短短一年,整个课题组各位老师周密的安排,不懈的辛勤与努力。
最后,真的感谢我的学校,感谢那些所有给我关系和支持的领导和老师。
(四)曾维丽个人成长记录
我于2005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8月参加工作,担任成都铁中初中英语教学。
刚参加工作时,担任初2008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由于大学期间理论知识学习多于实践演练,加之对初中英语教材不太熟,心里老感觉底气不足,经验少,压力大。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铁中这块肥沃的土壤。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促与鼓励,前辈们的引领与帮助,自身的刻苦与好学下,我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刚一分配到学校,区教育局就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给我们做教育教学等有关讲座。学校也为我们每位新教师安排了拜师学艺活动,采取“以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这个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坚决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做到每个单元上新课前,我的师傅——叶华琼老师和我新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讨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划分,作业布置等。这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避免我走弯路,让我更快地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实行了跟踪式听课。一方面,我尽量做到听一节叶老师的课,再到自己班上上一节课,学习叶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如何衔接、过渡,以及如何很好地管理学生,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叶老师也反过来跟踪听我的课,课后及时指出我的问题,让我改正。再加上平时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讲座,争取多上研究课、公开课,吸取各位同仁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自己少走弯路。应该说找到了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清楚的老师绝不代替,学生能够做的放手让学生做,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手段。如今,我已经能够胜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且在这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
2006年11月在金牛区英语学科研培活动中,上了一节研究课得到专家、老师一致好评。
2007年1月参加金牛区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工作,被评为优秀阅卷教师。
2007年5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等级考试,荣获优秀教师辅导奖。
2007年12月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做中学”》获区二等奖、市三等奖。
2007年12月承担金牛区英语教学技能微格培训献课(句型教学),获到会专家、老师一致好评。
2008年3月参加金牛区07—08学年上期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功竞赛中,获区一等奖。
2008年4月论文《小议初中英语中的词汇教学》获市一等奖、省一等奖。
2008年6月承担区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培训的献课活动,等到专家、老师高度评价。
2008年参与了文科爱好者7-8期的编写工作。
2009年参与了文科爱好者期的编写工作。
2009年10月参加金牛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荣获区二等奖。
(附件十一)成都铁中教学研究课评价记录
上课人 |
鲁杉 |
上课时间 |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第2节 |
教学课题 |
中考形容词复习 |
上课班级 |
9年级6班 |
参 评
人 员 |
喻德琼,李丹,刘钰,曾维丽,邓琰,刘铭,罗理,
殷晓欣,钟文 |
评课记录
时间:星期一上午第3节
评课内容:
1. 邓琰老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新颖,合理,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充分反映出所教内容的重点,也能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2. 罗理老师:教与练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温故而知新。
3. 刘钰老师:我觉得鲁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的很合理,思路清晰明了,每个步骤之间,串联的很自然,给人感觉比较流畅。
4. 喻德琼老师:教学连接非常自然流畅,一定量的练习又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 李丹老师: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复习单词和句型,内容比较多但不枯燥,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较好的操练,从而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6. 刘铭老师:最后一个填空练习题我个人认为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不过不知道在实际操作中是否那样。
7. 殷晓欣老师:在复习课中能运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会觉得旧知识的枯燥,从而到达复习的最好效果。
8. 鲁杉老师:通过这次教学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怎么样生动形象地上好复习课。
记录人:钟文 |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