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家
——疫情防控背景下家校云合作主题教育活动案例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 胡琳 王健美
今年突入其来的疫情和线上学习的开展让家长与孩子有了一个长时间亲密接触的机会,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因为疫情带来的应激反应、开学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在线教学的不适应,各种情绪交织下,亲子摩擦一触即发。根据此前进行的疫情期间学生及家长心理现状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发现9.7%的家庭经常处于亲子关系紧张的状况,33.8%的家庭有时处于亲子关系紧张的状况中。(统计数据来源于《金牛区疫情期间家长及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020年3月)
这一时期为什么容易发生亲子冲突?一方面,与孩子所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1)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加快,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当他(她)面对压力事件和愉悦事件的体验,也比其他人会更加强烈,情绪变化快,起伏大,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这一点;(2)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增强,青少年身体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幼稚性”并存,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另一方面,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跟恐慌感,在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学习生活上的拖沓、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差等现象,都是可能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为了引导父母与孩子加强理解和沟通,尝试换位思考,促进亲子关系,我校开展了“今天我当家”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本活动结合心理治疗中角色扮演的理论,让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体验和实践对方的角色,体验对方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感受,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想法有所觉察,更好地理解对方,促进亲子关系。活动方案如下:
今天我当家
【活动目标】
父母与孩子加强理解和沟通,尝试换位思考,促进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
孩子:对于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不喜欢的父母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梳理,选取几项记录。
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梳理,选取几项记录下来。
【活动内容】
选取一天或者半天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孩子扮演“父母”,家长扮演“孩子”。
角色扮演过程中要求:
1. 孩子:
(1)需承担日常生活中父母做的家务事,如做饭、打扫、洗衣等;
(2)对于“孩子”(父母所扮演)表现出的不良习惯进行教育和指导;
(3)将之前记录的不喜欢的父母的言语和行为通过表演呈现给“孩子”(父母所扮演)。
2. 家长:
(1)将之前记录的孩子的不良习惯通过表演呈现给“父母”;
(2)可对“父母”(孩子所扮演)提出一些平时生活中孩子的不恰当要求。
【活动效果】
孩子扮演“父母”,担起父母的责任,扮演父母的言行,体验父母的生活。
父母扮演“孩子”,做作业,读英语,接受孩子的管教,重回孩童时代。
再现常见的亲子冲突,家长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表演给孩子看,对“父母”提出一些平时生活中孩子的不恰当要求。
通过本活动,孩子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期许,更能明白父母日常管教背后浓浓的爱意。同时,父母在体验孩子生活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拉近亲子间距离的机会。换位思考和沟通理解是连接父母与子女之间重要的桥梁。相信每一个家庭如果能架起这座亲子间的桥梁,父母与孩子之间真诚的沟通和理解,每位同学就能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下快乐成长!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胡琳 王健美 编辑:m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