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今来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各个学校实践中了多年的课题。实践表明,一些学校已经总结出一整套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花费多年心血,但成效甚微,尝不到甜头,始终处于困惑状态,究其原因,教育思想是否转变了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当前,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形势,反教育工作提高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中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适度不同地脱离实际。要通过改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指校舍和设备的现代化,首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 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即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适度。由于我国教育长期禁锢在传统的、封闭式的模式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一引起教师反应出来的仍然是老观念、老办法。有的教师认为,教了一辈子书,还不是一直用的老办法,照样培养出一批“尖子生”。我们过去搞的是封闭式教学,衡量一个学生,主要看分数,为应付考试,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结果很多学生分数很高,但实际能力不强,时代不同了,对人才要规格也不同了。现在和将来的人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别是非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效往能力、创造能力、竞争、生存能力等等,还要具备勤奋向上,坚韧不拔等思想品格。这些素质的养成,靠教师在课堂上一张嘴,一支粉笔,搞“填鸭式”教学是达不到的。旧的观念和方法不彻底改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是一句空话。可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是否行之有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正确。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其核心是对教育的目的、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及怎样培养所持的观念和观点。人的行为是受相应的思想观点支配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必然受本人教育思想的支配。教师头脑中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就不同。 当前,由于升学压力,“片追”思想依然存在,有人认为不管黑猫白猫,抓信耗子就是好猫;不管这个才,那个才,升上大学才是好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没有从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和标准出发,为了赶进度,出“成绩”,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课外活动时间被挤占,更要把教材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教师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讲不讲是教师的事,听不听、懂不懂是学生的事。其实不然。教学是教与学生学习不是各行其是的两个过程。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要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按大纲、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心理,要求,智力等特点,因材族教,设计教学过程,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一个发展过程,通过仅使学生智力因素得到发展,而且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教学也是一个教育过程,教学永远有教育作用,从来没有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它是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我们讲因材施教,不仅指教师在掌握学生的知识层次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更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更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比如,他们善于思考,喜欢表现自己,求知欲强等,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那么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我讲你听,学生不能问个为什么,不能怀疑,不能发挥,学生思维僵化,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主体作用,不到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当代学生已经不再是只靠教师讲授这一单一方式摄取知识。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来学习知识,如录音、录像、图表、实物等等,既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刻、生动、形象,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的,现代化事业需要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之适应,我国教育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也是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以每个教育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理解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和贯彻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旧的教育思想,增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意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做出新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