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体验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 胡琳
关键词:职业体验课程
职业体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场景中,借助参观、访谈、产品制作、职业角色模拟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职责、所需职业素养、发展路径,学习职业知识、启蒙职业理想、扩展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获得职业价值观、初步规划生涯发展发展方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课程,是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对体验活动进行系统化构建,明确体验活动的目标、设计原则、内在结构、实施形式等,通过课程的形式来实施职业体验教育,以提升体验活动的教育内涵,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属于综合实践课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才竟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就业、个人职业的转换,新兴职业的不断出现,使得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不确定性、无边界性。面对这些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提出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而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主要时期,是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升学及就业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职业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就体现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导学生启蒙职业理想
生涯发展理论专家认为职业生涯探索即个体在探索动机推动下,对于自我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环境进行探索,形成一定技能、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反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的发展和整合。现在社会,许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在面临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对于他们对职业世界知识缺乏以及认识的偏差很可能导致他们茫然、盲目地去选择。职业探索可以让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是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职业体验课程可以让学生认识真实的职业世界,体验职业,引导学生启蒙职业理想,有利于学生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2.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意义,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注重人的主动发展、自觉发展、个性化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可能获得一些职业的信息和知识,但这些往往是被动感知的,缺乏广泛性、针对性和深刻性。职业体验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不同的职业进行了解和分析,并联系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身体情况以及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去探索自己的职业愿景,不断审视自己与职业愿景相关的准备状态,去思考实现职业愿景可能的路径与策略,并付诸行动努力实现。当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世界就能够理解学校所学与社会生活、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职业谋取自己的人生位置,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主动谋划自己的人生发展。
3.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高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观的获得主要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习得的。职业体验课程为学生接触职场人士提供了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职场人敬业、乐业、创新的精神,还可以意识通过职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去了解职业,不同与认知式的价值观教育,这种融入情感和个人体验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对职业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感以及道德认同感。
4.为学校生涯教育提供资源
职业体验课程的开发,能够为学校提供生涯教育的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的价值。职业体验课程可以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之间找到教育的契合点,提升教育内涵,为社会参与培养、教育学生提供了机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
我校自2017年开始进行高中职业体验课程的探索,根据我校的研究与实践,对高中阶段职业体验课程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建议:
1. 加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在职业体验中的体验与思考的深度及广度跟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有效的职业体验,教师指导不应是一种直接的“指令式”或“告诉式”指导,而是能够引发学生对体验情境的选择、对体验过程的回顾、对体验感受的体悟与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做好对经验的提炼概括,从而达到职业体验的相关目标。因此,职业体验课程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职业体验的教育实施中来。不断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体验师资队伍,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具有相关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学生家长担任兼职教师。健全完善职业体验师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教师职业体验教育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2. 开发职业体验指导课程,开展丰富的课堂体验活动
职业体验指导课程应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和团队学习的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弱化讲授式教学法,教师积极创设情境,突出实践的启发式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式参与学习,展示、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比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职业互动座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职业定向进行分组,如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充分利用社会及家长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士来学校与学生座谈,互动交流。
(2)职业生涯剧场。教师设计不同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职业角色,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模拟。通过这样的职业情境模拟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训练。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增强他们的职业选择能力。
(3)职业生涯辩论会。根据学生提出的关于认识自我或认识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教师从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其设定为辩论的主题,比如在选择职业中,兴趣更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在填报志愿时是遵从自己的意愿还是听从父母的意见等。按照主题设定,让学生对这个主题进行思考、搜索资料,进行辩论,以此方式来让学生对自我、对职业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3. 邀请大学教授、家长、职场专业人士、优秀校友到校开展职业讲坛活动
大学教授可以为学生介绍他们所进行的学术研究领域,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人生发展轨迹,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选择历程;每个学校和班级都有丰富的家长资源,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家长走进班级教室,为学生介绍身边的职业,介绍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学生了解该职业信息提供帮助;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往往也会让许多学生感兴趣,学校可以邀请金融、银行、法律、公务员等热门行业的相关职场人士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任职资格、所需技能、市场前景、行业相关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福利薪酬、员工满意度等,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行职业探索和认识职业环境,进而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返校为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介绍在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自己所学大学专业及职业的相关情况,可以以身边的榜样力量引导在校的高中生坚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4. 因地因校制宜开发多元的职业体验资源
挖掘社会资源,与当地社区、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建立基地性联系,确定能使学生获得多样化工作现场经验的真实情境。通过与当地的部分企业联系,有目的、有主题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不同行业中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岗位,对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有更直观的了解,也能切身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之后让每个学生根据主题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5. 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社会调查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去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网络搜索等形式,对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等进行考察,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就业情况、发展前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并写出调查报告。
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实习场所,去体验职业生活,通过亲身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走进职业群体和职业环境,获得切实的职业体验,并培养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不断明确学习成长目标,为专业性发展、职业倾向选择提供判断依据。在学生进行职业体验一个阶段之后,学校、年级及班级要积极开展交流汇报会,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以点带面,为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职业体验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职业信息,为自己的生涯决策提供更广的选择。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职业体验课程不宜过早地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作定向,在高中三年中,学生的心理、对自我的认知、兴趣、能力、价值观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职业体验课程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和社会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文婷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1)
2. 邹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程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9)
3. 陈顺初、刘高桥《浅谈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课程教育研究》2017.07)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胡琳 编辑:m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