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选材设计-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浅议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选材设计
发表时间:2019-5-28 16:58:03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胡蓉 徐娜娜 编辑:mxh
点击/评论:3114/0

  浅议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选材设计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徐娜娜 胡蓉


内容提要: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中学阶段设置音乐欣赏课,就是直接对初步具备个性思维的孩子们提供接受美的教育、爱的教育机会。音乐欣赏,可以舒缓初中生生长发育带来的烦恼,亦可提升其学习兴趣,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远大的理想。音乐学科可以“集百家大成”,让高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体会知识的美。


正文: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与文学、绘画等不同,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独特的抽象性,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中学阶段设置音乐欣赏课,就是直接对初步具备个性思维的孩子们提供接受美的教育、爱的教育机会。

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更应将学生情况认真考虑进去。针对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更应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初中生,生理上处于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型期,心理上处于轻微的“叛逆期”。音乐欣赏,可以舒缓其生长发育带来的烦恼,亦可提升其学习兴趣,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远大的理想。阳春白雪固不可少,下里巴人也应“面面俱到”。目前,不少音乐老师凭借其扎实的音乐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都会懂得为自己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欣赏曲目,但仍有少数“固执己见”者,很不认同流行音乐的可赏性,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喜好。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投其所好,让学生能够先提升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再安排进其他音乐进入课堂,就会事半功倍了。

针对初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课选材,笔者由流行音乐到中西方古典及民族音乐,作出以下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以引发兴趣。

由“下里巴人”过渡到“阳春白雪”的音乐欣赏。如:《青春修炼册》《明天·你好》《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些流行音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和掌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对于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环境的改变让他们对于初中生活既陌生又好奇,也充满了无限向往,而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积极帮助他们提升鉴别能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还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第二阶段:讨论,以提高欣赏能力。

中国民族音乐,同学小组讨论后提供素材共赏,教师亦可提前准备。如:《春江花月夜》《梁祝》《金蛇狂舞》《茉莉花》等。其中《茉莉花》是一首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中国民歌。它曾经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以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演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调,是在明代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曲调、风土人情等因素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茉莉花》。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其中以江苏《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婉转,感情细腻,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

第三阶段:赏析,以吐露个人观点。

西方古典音乐,教师准备,增加学生对音乐内容广度的认知。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月光鸣奏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一生中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曲、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音乐主题鲜明,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富有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好的音乐,陶冶情操;好的音乐,增广见闻;好的音乐,升华素养。初中学段得以培养的音乐素养,在高中学段必然还需“发扬光大”。高中生,十五六岁的年纪,心理成熟了许多,开始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开始学会理解人生,理解生活,心存更实际的理想和目标。那么,在笔者看来,高中学生的音乐赏析课,又需要怎样的音乐呢?

学习,需要融会贯通;学科之间,也可以融会贯通。知识的整合,在高中学段是必备能力,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每个学科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更是可以“集百家大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美。且看音乐赏析的魅力所在——

第一阶段:赏析,结合高一年级语文选修教材《传记文学阅读》,选择与毛泽东、沈从文、杜甫、贝多芬等相关曲目。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命运交响曲》等。其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名《第五交响曲》,是一部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作品结构严谨、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让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决心;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变奏曲式。这部作品可以配合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通过文学的品读和音乐的鉴赏,更好地理解贝多芬面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斗志。

第二阶段:品评,结合高二年级英语学科教材,选择名家为影视作品的配乐。如:《g弦上的咏叹调》《d大调卡农》《乡村骑士间奏曲》等。德国作曲家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深受电影导演的青睐,其中《g弦上的咏叹调》毫无疑问是被电影配乐引用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在美国电影《七宗罪》、日本电影《大逃杀》里,这首巴赫具有追思、哀悼意味的弦乐作品都会响起。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则是全世界被改编版本和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了,先后在电影《凡夫俗子》《我的野蛮女友》《肖申克的救赎》里响起过。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更是让这首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彻底被大家熟知。之后这首作品突破了严肃音乐的范畴,改编成为了一首贴近流行音乐的作品,也让世人对严肃地古典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阶段:创作,高中生须有创新能力,在耳熟能详的音乐熏陶下,让自己的灵感迸发。如:将本身就有词牌或曲牌的词、曲再“谱”新曲,旧词新唱。可以邀请语文老师走入音乐课堂,为学生讲解诗词内容;再由音乐老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已经经过“新唱”的《经典咏流传》中著名曲目。可从小令开始,逐渐过渡到长调等。由于难度较大,可分组进行;有能力的学生,亦可尝试独立创作。

学习与欣赏并重,创造与发展并进。音乐欣赏课不但需要音乐老师的认真准备,更需要学生的努力配合。笔者所谈及的初中段学生的讨论与参与,正是基于第一阶段的激趣;而激趣则必须依赖教师的精心设计。再则,高段学生的创作也是基于教师的引导,或提供素材,或略加指点,或循循善诱,或细细修改。更可在创作的过程中,继续高段学生的知识整合,例如用汉语或英语填词等,大可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

那么,现在的高中学生喜欢怎样的音乐?在对一百个左右的学生做了调查问卷后,结论如下:

一、有艺体特长的学生更喜欢古典音乐,能够通过自己的特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更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欧美曲风的多于东方音乐。

三、文科生喜欢歌词美感强的音乐,理科生喜欢有力量的音乐。

四、高年级学生喜欢舒缓的音乐,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明快一点的。

五、男女生都有各自的偶像,喜欢偶像的音乐。


附:调查表设计

年级

性别

有无艺体特长

文理科

喜欢的音乐类型

喜欢的偶像类型

喜欢的音乐风格

喜欢的曲目名称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摘录一些学生乐意听到的曲目,并做了分类仅供参考——

西方古典音乐类:《春之声圆舞曲》《天鹅湖》《月光鸣奏曲》(语文高一选修教材涉及)

中国民族音乐类:《太阳出来喜洋洋》《小河淌水》《春江花月夜》(语文高一选修教材涉及)《渔舟唱晚》(语文高二必修教材涉及)

流行音乐类:《我们的时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勿忘心安》《大梦想家》(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涉及)《悟空》


音乐可以沟通人际,可以彰显情怀,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愈加高尚。当音乐的教育融入其他学科之时,当其他学科的知识贯通于音乐之后,学习便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充满趣味,充满美感,充满爱的教育!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胡蓉 徐娜娜  编辑:mxh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