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语文,从作业开始-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爱上语文,从作业开始
发表时间:2018-5-28 16:45:22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郭佳 编辑:mxh
点击/评论:2690/0

                                   爱上语文,从作业开始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  郭佳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在学科作业的设置及开发中,我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热爱,转换为对作业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依据  作业结构  作业序列


如果你问学生:“你爱语文吗?”学生可能说:“还行!”如果你继续问学生:“你爱写语文作业吗?”学生多半会说:“不爱!”你可以继续追问:“那你能不能用你喜爱的方式完成语文作业呢?比如歌唱、跳舞、写诗、绘画、摄影、剪纸、晒朋友圈···”不用学生回答,答案就在那里。如果因为语文作业而扼杀了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真是得不偿失!于是我就在想:爱上语文,能不能从作业入手?能不能设置一些更符合课改精神和学生学习实际的个性作业呢?就这个课题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    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我们老师设置作业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还是老生常谈常规套路?很多时候大家可能就直接拿教材课后练习或教辅习题给学生当作业,可为什么教材教辅上是这些题而非那些题呢?这就涉及到对作业设计依据的思考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就语文学科而言,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语文作业自然就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提升能力、积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科作业的设置及开发中,我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摸索了一条师生共同设置语文作业的路径,以期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热爱转换为对作业的热爱,将对作业的热爱转换为对语文的热爱,最终促成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语文作业的结构:

我的作业一般由老师设置作业与学生自主设置作业两部分构成。老师设置作业的用意不用多说,我让学生自主设置作业的目的一方面是调动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通过作业完成的自主权,满足自我实现和知识探索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品格,自主地布置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作业。在自主设置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优化自身的学习品格,提高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促进语文能力与个性品格、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为终身学习、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举例来说。

众所周知背诵这个板块的作业难度,对于教学大纲没硬性要求的非背诵篇目学生那就更是退避三舍,绕道而行。但仔细挖掘非背诵篇目的价值,我思考着怎样在不增添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乐意并尽量多的去完成背诵涵养的这个作业。

学习必修四《窦娥冤》时,在第三折戏的学习前我设计了一个“摘抄第三折戏里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和主旨的3首曲词,并选背2首”的预习作业。因为考虑到是添加的背诵任务,我特别强调3首曲词全部找对的同学可免默写。这下一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寻找正确答案(其实也就是正确理解人物形象和把握主旨)的动力,在同学们选择摘抄的过程中既考察了他对作品的理解,又考验了他的学习品格和意志品质,比如说选背标准的确定,到底是选简短好背的曲词来背诵,还是选择篇幅可能长点但关乎人物形象、主旨把握的段落来记忆;比如说免默的奖励,很多三首曲词全部摘抄正确的同学毅然放弃了免默的奖励,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经典段落的涵养积淀有价值,不舍得不背,最后全班同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你追我赶,出现了比必背篇目还默写得好的情况,真是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在学习必修四《苏武传》时,我设计了一个“选背你认为最能表现苏武气节的段落”的作业,同学们几乎都会选到苏武北海牧羊“天雨雪,武卧啮雪···节旄尽落”的经典段落,都会选到李陵劝降过程中苏武“常愿肝脑涂地···愿无复再言”的慷慨呈辞,还有文末,文末“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须发尽白”的凝练概括,言近旨远却让人动容,久久不忍!这些教材没有硬性要求背诵的段落,不但没有成为学生的负担,反而变成了学生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为其反复涵养并传承!

学习必修四《张衡传》时,我设计了一个“选背5句你认为最能表现张衡获得多方面成就原因的句子”的作业,虽然我执教的是文科9班、理科4班,但同学们选背排行榜前三句必然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这充分证明学生在自主选背的过程中既把握了课程重点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完成变成了主动

完成,学生在选背非背诵篇目过程中表现得比完成教材硬性要求的背诵篇目更积极主动,效果也更好!


三、    作业序列:

当类似的自主设置作业渐渐多起来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语文作业更科学、更系统,于是我就目前的作业类别进行了梳理,大致有以下粗略的一个体系:以时节为经、生活为纬,构建与课程配置、新课标能力要求吻合的作业序列,并在整个作业体系中将老师命置作业与学生自主设置作业两相结合!

(一)以时节为经,串联与课程配置、新课标能力要求吻合的作业序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面对时令的变迁,结合四季时令特征和节日文化,设计学生喜纳的作业序列!如:

2017年的元旦节,我结合必修一第一单元现当代诗歌和表达交流“学习抒情”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创作诗歌的愿望,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迎新诗歌原创暨朗诵大赛”(见附录)。

2017年的春天,结合必修二先秦南北朝时期诗歌单元的学习,我们延续开年诗歌学习的热情,继续开设了“春天,我们一起读诗”、“春天,我们一起写诗”系列活动,同学们读诗、品诗、写诗、画诗,诗意盎然。

2017年清明节,我结合必修二《兰亭集序》和《赤壁赋》中涉及到的“生死观”,让学生引经据典谈自己的生死观,同学们旁征博引、出生入死,由儒家到道家、佛家,由莎士比亚到荷尔德林、泰戈尔,由陶渊明到司马迁、文天祥,由臧克家到周国平、史铁生···传递出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知死守生、视死而生、轻死重生的哲学理解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今年清明节我们则以“废墟”为话题,要求学生拍摄美图并配以精妙文字!这个作业的设计也是颇费心思,既要不同于往年清明探讨过的生死观、春天的美,又要结合近期朱光潜先生《谈美》的学习,最后我们师生商定以“废墟”为话题去认识不一样的美,同学们精雕细琢、文字表达通达深刻,基本上都能认识到废墟所具的独特美感和废墟背后的昂扬生命力。(如后文欧柯男《时冢》)

2017年的秋天,我们学习了必修三唐代诗歌单元,周末我让同学们根据2单元诗歌内容,自主完成一项有诗意的作业(附设计理念)。同学们诗兴大发,有写对联的,有用七律概括本诗歌单元内容的(附后),有写诗填词的(姚诗媛《雨霖铃》、杨汇懿藏头诗《空山吟》等),有摄影配文的,有拾落叶做意境图等,同学们奇思妙想,但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写诗就是最有诗意的作业”,哪怕不能写就严格意义上的律诗,哪怕只有一两句可能够不上诗的句子(蒋美殊:即使老去,也不失尊严,不慌不忙地美好,这就是我要的诗意),同学都觉得很诗意,愿意表达,愿意写“诗”!

当学生有了表达的习惯之后,老师不用刻意布置写作的作业,他们也会主动选择。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我给学生安排的是自主创意作业。除去画画、做月饼、做中国“节”、猜字谜等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写对联(如杨怡云:月明人聚贺诞辰,忆古尊贤展未来。任远奕: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摄影配文、写诗填词的同学也比比皆是,甚是喜人。如姚心玉《鹊桥仙》、李俊鹏《临江仙·国庆中秋双节》、方雯《国颂》(现代诗)(附后)。

(二)以生活为纬,并联与课程配置、新课标能力要求吻合的作业序列!

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取之不竭的校园文化,设计学生喜纳的作业序列!

以校园生活为例,除了语文学习,还有其他学科的学习;除了学习生活,还有文娱生活。学生们哪怕是在上数学课、历史课,哪怕是在参与运动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戏剧节,都是语文学习的契机。

学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我设置了用精妙的语言分别概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不同美感的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我想试图通过淡化学科界限,将更多的学科整合在课后作业当中,促成大语文观的构建。实践证明此举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认知,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举多得。

去年学校运动会,我设置了为本班(4or 9班)参加运动会设计口号(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或会徽(附加创意解读)的作业。同学们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既体现了班级文化,又展示了个人创意,最后在运动会赛场上大家打出条幅,为两个班取得运动会的优异成绩加油助威!(附后)

4月学校艺术节我们年级结合必修四戏剧单元的课程内容,奉献全校的是一台高水准的戏剧盛宴!其中我所执教的两个班都获得了剧本编排、现场演绎一等奖。其中四班《控方证人》这个剧本的成型就是同学们结合话剧原剧、改编电影,包括网络改编,反复打磨台词,创造了大量剧本没有的经典台词,最后呈现了一出比原剧更精彩的作品,获得全年级师生交口称赞,荣居一等奖第一名。

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我们看到同学们调用生活体验、审美感知,积极思考、付诸表达,这样高品质的语文作业也就应运而生了。这时哪怕是回到课本作业,不管是文学阅读与写作,还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生们都会觉得兴趣盎然。例如:学完李商隐的《马嵬》后,我让学生结合《马嵬》的内容将白居易《长恨歌》压缩成律诗并自拟标题;学完郁达夫《故都的秋》后,我让学生选取《故都的秋》中的景物,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拟写《天净沙故都之秋》!(附后)学完杜甫《登高》诗后,我让学生仿照《登高》内容概括句“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概括其余两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的内容!(如《秋兴八首》临秋色,游子泪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哀明妃,老夫寄寓身世悲。)或自拟诗句概括其余两首诗的内容(如《秋兴八首》身着寒衣立孤舟,心忧天下思故乡。《咏怀古迹》红颜曾有英雄识,良骏今无伯乐寻。)……这些紧扣教材内容的作业既弥补了作文教学中训练不足的弱点,又因篇幅短小降低了写作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故而,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让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学校、家庭、自然、社会,开凿作业的源泉。切记作业并非只能老老实实、每次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将老师命置作业与学生自主设置作业完美结合,构建属于自己的作业体系。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记事,可以抒情,可以信笔涂鸦一幅画、随笔吟诵几句诗,可以采撷几片秋的落叶拼个有诗意的图案,可以觅来一张泛黄的照片配几句话,还可以把高兴的笑、悔恨的泪融入作业,融入语文学习之中···


后记:有人问、有时候我自己也在问自己:做这个作业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到底有多大?今年“五一节”我没有专门给学生布置节日作业,但常规作业比往常要多(本意是想让他们切实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正确认识劳动节)。学生肯定是纳闷的,但考虑到五一收假要月考,没一个同学主动提及此事,毕竟考试的压力摆在那里。我没做任何解释,家长们不答应了,一个家长直接@我:老师,怎么今年五一没有节日作业啊?我们是非常期待在节日期间同孩子们一起完成这项有意义的“亲子”作业的!我知道这个家长没有夸张,2017年的秋天我们学完诗歌单元后,有妈妈花一个晚上的时间陪女儿拾落叶做诗意图,有舅妈和侄女一起写诗;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有妈妈和儿子一起做月饼共享天伦···家长们居然把一份语文作业定义成了“亲子”作业,我想这就是我研究作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问那个和妈妈一起捡落叶的女生“你花这么多时间捡落叶,你妈妈不觉得影响学习吗?”“不会啊,我妈妈还和我一起捡呢!”“为什么啊?”“我妈妈觉得很有意义啊——因为我很久没有和她这样独处了,她还教我认树叶呢,她很快乐,我也是!”

像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有同学为回应北京三色侵童事件,早上四点起床拍日出(视频《向着阳光》),目的只一个——希望小朋友们今后的生活永远被太阳照耀;有理科班的学生花一周的时间自制叶脉书签并配文(见后尚烨霖《生命因诗而苏醒》);有文科班的学生用三周的时间三易其稿,完成诗作的精雕细琢(见后欧柯南《时冢》)···这些作业虽仍有不足,但学生们试图将一份作业做到极致,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吗?试想若不是对作业真挚的爱,若不是对语文魅力的“沉迷”(援引一个同学的名言“让我们沉迷作业,无法自拔” ),如何能将一份作业做到极致?

爱上作业,我想——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学科,爱上语文就根深蒂固了!


【附·部分同学个性作业】

1、高20199班甘雨霏同学元旦迎新原创诗歌作品:

《花败花开》

是谁,

游走在看见年岁罅隙之间,

抚摸着,

脱落了色块的斑驳记忆。

光阴从指尖逝去,

悄无声息的,一如当年

一如当年凋落的花。


还记得吗?

那一年繁花,

盛放着燃遍天涯,

交织着光影

缭乱而又纷杂。

绚烂在盛夏,

似是谁眼里的点点光华。


不知何时,

信念积沙成塔。

携着梦想,

是谁张扬地笑着,笑着

坚定前行。

陷入泥泞的脚印,

仍嗅着

花香萦绕。

 

直到望见,

路的终点

不是梦了,

而是花落。

呼啸的风肆虐着,

撕裂了一切,吹痛脸颊。

纷纷扬扬的

繁花落下

一同初生的梦想

葬入尘土。

是谁无声地泣着,

攥紧着

静躺手心的

一簇残花。



不甘着,等待着

待那风声也嘶哑

落花归根

谁人倚着余香,

守候着漫漫天际下的

一方圣土。

 

恍惚间,

残花浸满着泪水与汗,

于手心滑落,

御风而翔;

浅花嬉笑着

在枝尖绽放,

一同新生的梦想

吐露芬芳。


2高20194班姚心玉同学《天净沙·秋思》仿写:

《天净沙故都之秋》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满地

       落寞人在故都


3、高20194班潘嵩玥小组6名同学结合《马嵬》的内容将白居易《长恨歌》压缩成律诗并自拟标题:

《恨爱》

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渔阳鼙鼓动地来,宛转蛾眉马前死。

魂魄不曾来入梦,遂教方士殷勤觅。

天上人间会相见,此恨绵绵无绝期。


4、高20199班胡杨最诗意的作业(手绘配诗《无题》)


5、高20194班尚烨霖最诗意的作业《生命因诗而苏醒》(自制叶脉书签配文):

(一)知秋

像是散落在时光里的生命碎片

是生命最逼真的画像

(二)叶骨

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在极深的内里。

(三)叶聚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四)叶起

千般荒凉,以诗为梦;万里蹀躞,以诗为归。


6高20194班姚心玉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自主填词《鹊桥仙》


7高20194班李俊鹏《临江仙·国庆中秋双节》


8高20199班康姿颖同学清明节“废墟”主题拍摄作品《思想的废墟》


9高20199班欧柯男同学清明节“废墟”主题拍摄作品《时冢》

由日之东升西落

至针之周而复始

时间的墓园                                    

不是熠熠生辉的雕饰

不是凋敝破败的废墟

吞噬了肉身

湮没了髑髅

幸我们那一缕思想的光辉

唤出碑石下的一阵阵芬芳


10用精妙的语言概括数理化生等不同学科不同美感的作业举例:

1)数学:最简单的线条幻化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函数的不全和几何完全构成了阴晴圆缺之美。

2)物理:给心灵以触动的力,是千山万水都不及的重量,是时光中美好的积聚。

        力的作用和场的吸引构成了物体奥秘之美。

3)化学:粒子间碰撞出最美妙的契合。

倾听分子的秘密,感受世界的呼吸。

物质的变化和万物的组成构成了探索变化之美。

4)生物:细胞中罩着一个微笑澄澈的世界。

聆听大自然的喃喃细语,探索生命的奥秘。

细胞的精密和生态的宏大构成了人、物和谐之美。


11拟运动会班级口号:

——文科班口号如:

1)     伶牙俐齿九班展,文武双全赛场现

2)     静能通晓古今中外,动则驰骋赛道疆场。

3)     双王九登二添翼,一心揽月生辉绩。(“双王登二”即班, “一心”即必,“月生”即胜,寓指 “九班必胜”)

——理科班口如号:

1)绿茵场上舞沙尘,运动会中动乾坤。成都铁路中学校,高二四班微微笑。

2)四班扬帆起航,胜利无人可挡。

3)四班四班,跃马平川。齐心协力,誓夺桂冠。


12运动会班徽设计: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郭佳  编辑:mxh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