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融入诗词的作用-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物理教学中融入诗词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7-5-28 16:41:44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孟兵 编辑:mxh
点击/评论:2820/0

物理教学中融入诗词的作用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孟 兵


摘要:诗词主要用于表达情感,但在其凝练简朴的词句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本文主要阐述诗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丰富复习课内容与形式,以及感悟物理美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诗词;物理教学;物理概念;物理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表现得越来越成熟,然而对新鲜的食物亦是越来好奇,单调乏味、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也渐渐不被他们接受。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物理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关注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而诗词恰恰是诗人描绘自然现象的一种抒情方式,其中又蕴含着很多物理现象与生活哲理。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诗词,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更是融入经典传承文化,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制造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词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认为物理是理性和严谨的,还没开始上课,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吟诵一首感性的、优美的诗词,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气氛,更能有效的制造悬念,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充满强烈的诱惑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

比如,讲《声音的传播》就可借用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此时就可以问学生“知道老师刚才念的是那首诗吗?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该句诗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该诗句描述的情景:是寂静的幽山空谷中只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但却看不到人的踪迹。课堂上教师又可以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诗中描写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掀起整堂课的高潮,在学生兴趣最浓烈时引入新课。通过学习本节课,在课堂最后给出解答:“一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来传播,二是由于山中的环境所致,山谷中寂静没有噪音的干扰,且四面环山,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经周围多处山壁反射后,声音叠加会更显响亮,而不断反射形成了持久的回声。因此即使离发声体很远,仍可听到清晰的人语声”[2]。课堂前后呼应,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新课标指出,物理课堂的价值是通过自然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通过诗词方式引入新课,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诱惑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性的知识很多,并且其表述非常生硬且艰涩,对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都具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能靠死记硬背,必须要深刻的理解。借助文学诗词,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进入物理,又通过解释生活现象深刻理解物理。从而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光学中分析光的传播,就可引用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照在人身上的光线无法透过,在身后形成影子。以及苏轼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和刚才李白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是崖峒的《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同样是因为光线沿直线传播,无法穿过身体,就在身后形成影子,造成“形影相随”的现象。这些诗名中的情景描写从物理角度解释是非常客观、科学的表述[1]。理解光的反射时,可分析晏殊的“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由于江水流动缓慢,可以利用江面形成自己的影子;以及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西下,阳光经过江面的反射进入人眼,接受光线的多少不同呈现的颜色就不同。在讲解参考系时可用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及“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和“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诗词,通俗易懂与日常生活也非常接近,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丰富复习课内容,增添复习形式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复习课堂的热情,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显得十分重要。很多老师上复习课时都要求学生做大量练习题来巩固知识,但是形式单一的复习课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果在复习课中引入诗词帮助,在练习题中融入诗词,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

比如,复习力学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送瘟神》中的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了地球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揭示出运动与静止的科学关系,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5]。以及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该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引用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的是分子的热运动,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以及张旭《山中留客》中的:“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等诗句来复习热学。在复习声学时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可用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该句原意是作者起身准备去寻访戴天山道士时,只听见潺潺的水声和偶尔夹杂着的犬叫声,一路前行渐渐拂晓,晨晖中桃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详细分析可知,作者启程之时天还未亮,没有看到溪水和远处农家的狗,但却可以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清晨天刚蒙蒙亮时发现花瓣上有露珠,这是因为晚上温度较白天下降,空气中水汽饱和,多余的水汽凝结成液体附着在地面上的叶子或花瓣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露珠。我们留意到广阔的水域上常给人以矇矇眬眬、烟雾缭绕的感觉,实际上是气体的液化现象[2]。该诗句即涉及了声学又涉及了热学。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并且包含物理现象的诗词,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分辨自己收集的诗句中是否含有物理现象,包含了什么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物理现象。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发现哪些物理概念还没有掌握,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收集诗歌并不像收集试题那么枯燥,学生更加感兴趣,同时在课堂分享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透过诗词感受物理美,通过物理教学进行美育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而诗词歌赋是艺术家们长期以来潜心观察天地万物,对物质世界认真思索、探究的结果。将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使物理学科的理性美与它体现的感性美不再冲突,使物理课堂充满趣味和人情味,让学生对物理的美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有这样的词:“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之所以墙外的行人能听到从墙里面传来的佳人笑声,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声波能发生衍射现象。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毛泽东在《沁园春》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宋代的张耒在《春日》中写道:“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里,就分别写到了霜、露、冰。从物理的角度看,露水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更冷情况下凝结而成的,而冰的形成则是水凝固而成的。而残雪暗随冰笋滴,直接写出了初春,天气回暖,冰雪融化的过程。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就说出了不同的参照系中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时间相对性的较好写照[3]

综上可见诗词引入物理教学中之后,使学生通过我国文字、诗词感受物理的奥妙和美妙,又通过物理知识体会诗中意境,明白文理具有相通性,极大的丰富了物理课堂教育的文学艺术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经常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鉴赏诗词及其写作风格、特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同一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其横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让物理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强.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1):8-9.

[2] 崔真真.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14-15.

[3] 江艳丽.物理在诗词中的浪漫之美[j].考试周刊(文学语言学研究),2013,(3):16-17.

[4] 陈军.融合经典 传承文化——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教学情景[j].生活教育,2011,(6):36-38.

[5] 尹德兴.探究物理美激发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31-33.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孟兵  编辑:mxh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