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构建在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例》-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概念图构建在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例》
发表时间:2017-5-28 16:35:38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姜祎欣 张蕾 编辑:mxh
点击/评论:2671/0

概念图构建在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例》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   姜祎欣 张蕾


摘要:以一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为实例,运用概念图教学方式,通过逐步分设概念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使得知识再现方式更为灵活,教师则通过概念图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直观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概念图;神经调节;反射弧;任务驱动;一轮复习


概念图策略是概念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它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效地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一轮复习中知识点多、杂,学生难以建立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一轮复习事倍但功半,以概念图方式进行复习教学能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认识生命本质[1],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重要教学手段,值得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广泛应用。

1 概念图构建案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观念要靠学生自己在活动与练习中达成,复习课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暴露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以认识生命本质。通过逐步分设概念图任务,将学生需解决的问题以任务与活动的形式按照一定逻辑顺序逐渐推出,沿着“构建反射弧——构建兴奋传导机理——构建兴奋传递机理”顺序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采用模型构建方式,并结合教材认识本节核心概念。

1.1 构建反射弧模式图并阐述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核心概念是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2],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上,刺激转化为兴奋并传导、传递,最后产生效应。因此,教学可以反射弧为切入点,布置任务1:要求学生画反射弧。学生图中出现的问题,如:传入神经上无神经节;混淆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等均可为教师复习教学做参考。


教师布置任务2:阐述反射弧五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从静态反射弧图过渡到动态反射实现过程,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反射弧模式图并阐释功能,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取脑海中的信息并构建联系,从而暴露不足,为教师教学提供精准指导,同时构建出了本节课的核心框架——反射弧。

1.2 绘制膜电位图,构建兴奋传导概念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概念教学仍旧采用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教师依次布置以下三个任务。任务1:结合反射弧,画出兴奋与未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情况。任务2:据图阐述兴奋传导过程。任务3: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 1 \* gb3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 2 \* gb3 .兴奋传导的方式。 = 3 \* gb3 .兴奋传导的特点。


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兴奋传导的机理,通过学生自主构建,使知识具象化。但画图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兴奋传导的实质,因此阐述传导过程则是促进学生主动将“传导”概念内化,认识概念内涵的过程。以“构建兴奋传导模式图——描述兴奋传导过程——带问阅读教材”的方式展开复习,学生历经“懂——不懂——懂”的学习历程,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兴奋的传导也是本节难点,教师应挑选12道例题当堂检测。

1.3 绘制突触结构,构建兴奋传递概念

兴奋传递复习依旧是学生再次构建概念图,布置任务:结合反射弧,画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并阐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理。同时亦提出三问,督促学生回归教材: = 1 \* gb3 .突触的结构组成。 = 2 \* gb3 .兴奋传递的特点。 = 3 \* gb3 .突触处兴奋转化过程。


1.4 概念图的成型

历经三次构建,本节核心概念跃然纸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查是否有不足之处。



在不断完善与补充过程中,学生以反射弧结构基础上从机理入手对神经调节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本节重难点内容进行组合与整理,完成了对自我知识体系结构的审视与重认识。

2 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倡导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重要概念,利用概念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提升一轮复习效率。学生知识、能力等不同层面均能得到发展,教师教学也更有针对性,利于制定准确的教学策略。

2.1 利于学生概念建构与内化

学生画概念图需将各知识节点通过适当方式呈现出来,是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加工过程。相对于直接听教师讲,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而习得的知识更不易遗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概念图也易找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逐步构建的方式,将图作为知识载体,阐述原理实现知识内化、回顾教材攻克细节内容,从而建构本节核心概念,在新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直观的认识生物学中的相关事实、概念与实质。

2.2 提供教师评价的有效平台

复习尤应有的放矢,画概念图可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并暴露学生问题,为教师教学提供精准方向与直观的评价平台。不同班级情况不一,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在概念图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调整教学秩序、重点,甚至是例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3 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即建构概念图-阐述原理-阅读教材等方式不断完善概念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试错-修正-内化,一改学生平时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符合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画图有困难)、获取信息(同学图与教材图)、寻找证据(阅读教材)、检验假设(重审并修改图)、发现规律(深化相关概念),在此过程中习得了生物学知识[3]

2.4 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

学生画概念图、认识本质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认同生物学中一核心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并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

另一方面,概念图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锻炼了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方式来展现生命实质。画图完成后的阐述原理与回归教材的过程则培养了学生结合模型,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阐明微观生命世界的本质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运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表达的能力。这些均为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相反,应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且不可由其他人代替,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学应不拘泥于形式,不管是何种方式,教师应朝着课堂上教师上着轻松,学生看似轻松却不断思考,大脑飞速运转的方向去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践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姜祎欣 张蕾  编辑:mxh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