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新 作 文 浅 谈-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创 新 作 文 浅 谈
发表时间:2004-10-10 14:45:46  
点击/评论:7065/0
 

成都铁中卢雪花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一个拥有创新人才的国家,才可能在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说明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性。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创新,语文教学也必须随之创新,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极强的作文更应该创新。而现实生活中的课堂作文教学,还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加上内容时间的有限,不能更好地体现作文创新思想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难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下面我就创新作文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明确,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了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正处在最伟大的创新时期,创新已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的体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创新将成为经济时代取得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引进吸收不再能创造增长的奇迹,只有通过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可见,开发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提出的要求,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作文创新,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二.打好创新基础

创新并不是凭空异想天开,贫瘠的土地上开不出美丽的花朵。创新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没有知识的积累,创新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个缺乏电子知识的人,能在电子行业中创造出高新产品,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软件吗?同样,一个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写出有创新价值的作文来吗?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注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陶冶性情。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去探求知识,广泛阅读,养成看报的习惯,学习那些立意新、构思新的文章。为此,我在初一阶段要求学生每节课抽五分钟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或说一句名句,并简要概括成语的意义,说出名句好在哪里。每周用一节课来赏析师生搜集的美文,并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还经常从报刊上找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题,如:如果有机会让你移民,你一定不会去国(答案:天国)。哪一种死法是一般死囚所欢迎的?(答案:老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注意基本技能训练,语病百出,结构混乱根本谈不上创新。因此,要写好创新作文,必先打好创新基础。

三、掌握创新方法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新作文

联想是一种思维能力,是由某人某物而引起审美主题想起一些过去相关的人和事物的心理过程,即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是想像的基础。文章要拓展,内容要充实,形象要丰满,往往要借助于联想,将新旧知识、新旧生活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比如面对“o”,你可以联想到很多内容:可以是一只救生圈,让你看到希望;是一面战鼓,催你不断奋进;既像紧密团结,又像内外分裂;可以是一块空地,既能杂草丛生成为荒芜之地,也能植果树、种庄稼,获得收获;可以联想为天上的太阳、月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也可以是一面镜子,让你清醒地认识自己;还可以联想到它是骄傲者的终点,谦虚者的起点等等。这样从不同角度去联想,就会产生新颖、别致的想法,从而使作文富有创新性。

当然要进行正确的联想必须要有大量的生活表象的积累和贮存,要善于对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如果联想不准,那联想就会出现错误,毫无价值。如下面的一段话:“我接过小花,仔细端详着,只见那花的绿叶,像针一样,润泽、苍翠,上面还滚动着一粒粒水珠,像穿了一件水晶衣——显然爸爸刚刚给它浇过水。”这段文字运用了相似联想,但没有联想准确。相似联想常常要借助于形象的比喻,要注意本件和喻体之间相似点的贴切。然而,文段中“花的绿叶像针一样,润泽、苍翠”,“绿叶”和“针”无论是从形体还是色质,联系下一句“上面还滚动着一粒水珠”,是无法构成相似的。因为“像针一样”的“绿叶”必定是尖细的,“水珠”不可能在上面滚动。如果强调“绿叶”的“润泽、苍翠”这一质地,但“针”不可能有这一质地。后面一句“水珠,像穿了一件水晶衣”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这正是没有找准表象之间的相似点,使联想不贴切造成的。

想象是联想的发展,它在重大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牛顿在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想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如《盘古王开天辟地》一文,作者也是运用丰富、奇特的想像来描绘天地万物的形成的。语文课本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在寓言、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郭沫若也说过:“没有想像,就没有科学发明;没有想像就没有诗人。”可见,拓展想像思维空间,加强想像能力训练,对于培养想像能力,增强形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从课文中寻找想像的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要抓住文中的想像点,设计训练点,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再造想像、推测想像等训练。如学《春》、《金黄的大斗笠》等散文时,让学生绘制文中描写的图画。学《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让学生运用想像续写“孔乙己离开酒店后”、“当在船上见着的于勒是百万富翁时”的想像作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创新作文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运用发散思维构思立意,目的在于摆脱习惯性思考,不至于造成思路僵化和狭窄,力求另辟蹊径,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可以使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避开别人易于思考的角度,多换几种角度思维,就能激发创新探索的兴趣,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一旦学生思维空间活跃,必将带来作文创新能力的飞跃,从而避免千篇一律的不足。比如《语文世界》2000年第9期上有一篇题为《多彩的季节》的文章,起笔于一次收拾衣服,却将思维发散开去,把“春”、“冬”、“夏”、“秋”都串联了起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的季节有了新的理解。可以说思维散得开,放得远,并寄寓了一定的思想,使题目的“多彩”有了着落。这正是运用发散思维的结果,如果文章就衣服写衣服,内容就只能是单薄而不厚实,写法老套而不新颖。

求异思维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属于发散思想。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是对立的同一体。因此,在进行求异思维时要善于从矛盾入手进行分析,注意到同一事物中各方面的差异性和对立性。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主张(包括一些流传久远的名言),虽然有着鼓舞、告诫、警策人的内涵,但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这些主张如果孤立看就存在片面性,经不起推敲,值得人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如“言者无罪”、“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见解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不是显得武断,就是以偏概全或者前提条件不明。只要我们逆向思考,就会获得如下新见解“言者未必无罪”、“酒香也怕巷子深”等等。

求异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从人所共知的意思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的主题。如成语“东施效颦”历来用于贬义,但一篇题为《再说“东施效颦”》的文章,却从“东施之所以要模仿西施,是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丑陋。就这一点来说,东施的自知之明还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东施在自知丑陋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这也是十分不易的”,“东施模仿西施的那种丝毫不瞻前顾后的勇气,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几个方面去分析论证,不落俗套,很有新意,令人信服。

四、全方位认识创新

作文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它的完成离不开对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思考。要想作文创新,这些方面必须独到新颖。

创新绝不是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也不是写得越离奇古怪越有创意。时下不少考生总喜欢带着猎奇和空想的心理,把笔触伸向虚拟世界、太空时界,在他们看来,想象就是进入虚幻的世界,创新就是超越现实生活。其实这类文章常常因为没有现实的根基、深刻的内涵、积极的主旨而缺乏真实性和感染力,使人大倒胃口。

总之,要搞好作文创新,师生都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要千方百计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掌握创新方法,进行全面创新,才能写出创新作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