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做法浅谈-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做法浅谈
发表时间:2004-10-10 14:44:51  
点击/评论:5831/0
 

成都铁中骆惠霞

 

一、了解趋向,研究题型。

《课本》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发展学生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一)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为了贯彻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命题上做了调整,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来(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多选取课外材料,重视知识点迁移。(二)主观题占比例大。(三)阅读题比例占40%。(四)中考试题体现浓郁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实际,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明确了考纲精神,改变了以往注重基础,轻阅读的做法,我们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将阅读训练纳入了训练的重难点,并且,让学生也引起高度重视。

二、具体做法(现代文部分):

(一)按教材文体编排顺序,分阶段分文体训练,由各个击破到综合训练。

教材从初一到初三,其文体安排顺序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按此顺序,我们每一学期都安排了相应的语段阅读训练。优化训练思路,全面覆盖各文体知识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阅读训练。一诊之前,我们已将各种文体的语段作了扎实的分段训练。一诊到二诊之间,重点处理易错、无把握的题。二诊之后,再来个综合的,谈化文体的训练。每周安排固定的语段训练时间,训练时注意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练。

(二)梳理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训练要点。

在分段训练时,将各种文体知识点梳理出来,以表现形式或要点形式进行归纳,比如记叙文:a记叙要素,b记叙顺序,c描写方法,d表现手法,e文章结构特点等。明确各文体考点,辨明答题基点,让学生思路清楚。而在综合训练阶段则将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如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将知识点讲透,进行纵横向比较,比如:横向比较:比喻=比喻论证打比方;纵向比较: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论证方式≠论证方法……

(三)比较阅读

即把两篇彼此有某种联系,题目相同、作者相同,表现手法相同的文章或语段放在一起赏析,找出异同,有助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能扩大阅读面,引起阅读兴趣,落实相同文章的知识点的训练。

(四)精选阅读材料

1、我们在选择课外语段时,注意选取那些有人文色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科技含量的、文质兼美的好语段,包括时代气息浓的文章。一方面作阅读训练,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面,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以课本为本,精选文中的例子,因为课本上有许多精典的有代表性的例子给我们阅读训练提供了各种典型的规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接触、体验、分析比较中找到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规律,进而获得因反复训练而形成能够迁移的阅读能力。选择时注意兼顾各文体,尽量将知识点细化。在选择时还应注意如下标准:a篇段的结构必须完整,b篇段的层次必须明晰,c篇段的语言必须精美,d篇段文体特征必须充分。如《孔乙已》、《菜园小记》、《苏州园林》、《怀疑与学问》等。

3、精要训练,指对阅读材料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筛选和提炼,不把诸如注音、写字这些属于基础的知识过多掌握于语段阅读中,以免模糊复习重点。(1)对“通用”的知识点,即各种文体阅读中都必需的阅读能力进行严格训练。如:提取中心句的训练,划分层次的训练,分析结构的训练,理解表达方式的训练,概括文意的训练等。(2)针对中考语文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型进行适应性训练。如:简答题、概括题、表达题等,把学生的应对能力提高到走进考场之前。

(五)作好难点突破

平时考试和区上统考过后,教师注意做试卷分析。平时考试切忌马上考马上讲,批改注意收集学生在阅读答题中的信息,了解答题的难处和障碍,是属于概念混淆,答题角度不对,还是审题错误?分析产生错误之因,从而认真编写教案,在讲课时强化难点训练,注重突破难点,做到讲课文,作语段训练时都有的放矢,力争收到阅读训练实效。

(六)教师在注意收集学生答题难点时,也要求学生作自我分析,建立自己的难题档案,自查自纠,并切实了解和把握题型、思维方式、答题技巧、解题角度、知识,增强学生平时学习、复习阶段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对语段阅读的考感,以防止学生死背答案,改变错误的学习方法。

(七)美文品读

1、每天的常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回家赏析一首古代绝句名诗,然后就是美文品读。品读提出如下要求:

a、阅读中依据文体的特色读懂文章,概括文章的内容和特点。

b、了解作品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c、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d、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道理。

e、理解重要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f、欣赏优美、精彩、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求学生将感知内容分条写在作业本上。

2、针对近年来阅读题善考开放性题,突出学生创新精神这一点,每天课前5分钟念一篇课文,或文质兼美的散文,读后留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可就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中心、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创新。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面,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窥见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境、情感等方面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批改后选择优秀的在班上展示,学生可从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许多新鲜的理解,自然开启了同学们的求异思维,培养了阅读兴趣。

三、关于文言课文部分的复习

2004年中考文言的分值由原来的28分将升至30分,其考查要点为:默写、解释词句、把握文章、表达感情上。由于课外文言文考查材料与课内读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联系,所涉及的字、词、句解释大多在课本中学到过,因此,复习时我们的做法是:

1、巩固课内所学。夯实课内基础,课文是教学之本,温故知新,增加积淀,为课外迁移打下坚定的基础。每天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如听写书下注释、默写诗文、归纳虚词用法、重点语句翻译等,早自习作点相应的小测,将课内易错的知识加强记忆。

2、拓展课外阅读,为提高能力增加量的积累。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课本上的知识不行,需有相当数量的积累方能起质的飞跃。原则: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行买一些附有译文及参考答案的课外读本,作自我训练,自练自改,有疑难者问老师。坚持每天一篇或一周三篇,老师定期收上来检查,督促执行。

另外,课堂上则固定每周训练一至两节课。精选课外材料印发给学生,当堂练当堂译改。

3、让学生自己归纳文言文阅读中的知识点。

比如文言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等,作一个汇总的归纳复习,采用联想,举一反三的复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辨别知识。

四、在阅读训练中,不断传授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答题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1、答主观题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切忌主观臆断,随意作答。

2、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切忌断章取义,文不对题。

3、要善于抓关键词、句、段,把握文意。关键词、句、段指文中能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主旨、承上启下、含议深刻句、比喻句、抒情议论句等。

4、善于筛选文章要点,切忌要点遗漏。

5、阅读中注意一些关联词,抓信关联词,可分析出层次结构和中心。

6、注意审清题干。题干设置中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要充分发挥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来寻求启示和突破口。

总之,阅读训练的各文体、各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反复实践,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安排和设计,必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