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研讨-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现代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研讨
发表时间:2003-8-6 16:27:15  
点击/评论:5541/0
    赵天惠
    一、研究的动因
    世纪之交,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剧烈的转型期。世界各国都重新研究本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战略,并表现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首位。教学应更关注人作为人的的发展、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培训。要培养有责任感、创造性劳动的人。对人的重新认识,对人的开发,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出现了不同的模式。在农业文明时代,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当时的教学采取师傅带待弟的方式,教师的知识、技能面对面传授给学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传授知识,培养优势技能。但这种因才施教还处在“刀耕火种”的状态,没有规模效益,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成了“贵族教育”。到了工业时代,受到牛顿力学式的机械论思想影响,教学走向平民化。但又普遍把做机器来地待,进行同亲方式的教育,忽视人的个性。教育一群孩子同生产一批面包一样,所有过程都被标准化、模式化了。信息时代的教育,将是高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的教育:虚拟学校、教室、课程、实验、实习成为可能。同样学生人数和更好的教学效果,只需要比工业化时代少得多的教师。由于因特网的存在,未来的教育将从封闭垄断变为开放竞争,竞争的主体将从学校转向教师,教育资源的利用,由学校、区域转向国家和世界。面对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不断产生,仅靠背、记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今天,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能在一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9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所以,学生对知识拥有的关键,不在于记多少,而在于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将来,我们的高考,也可以让考生拿上考题,利用微机,在规定的时间里,任其调用一切资料来完成自己构思和设计的方案。所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必须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教学的核心。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
    当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不会与以前一样,在这全新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未来依赖于个体和国家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特别是确定问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和增添新价值的创造能力。因此,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的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充满了机遇和希望;而对那些缺乏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恰当地组织课题内容,选择最佳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师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二、主体性教学的模式和实践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笔者在优化教学过程探究中,构建了一些适合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模式,望能作为引玉之砖。
    (一)情境设计教学模式:例如《基因突变》一课。
    情境一:(音像效果)清晨,一白色救护车的长鸣声划破北京市医院的寂静,将一位马里留学生送到急诊室。这位来中国留学的马里学生上飞机后,就出现了严重缺氧而昏迷不醒。入院抢救成功,但病因不知……
    周总理了解后,从国际声望出发,要求一个星期内查出病因。
    在座各位分别是我国的名医、专家,请你们来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
    情境二:(分配角色)一小组任医生
                                            二小组是生物学家,
                                            三小组是遗传学教授,
                                            四小组为血液病专家……
    情境三:引旧探新,查找出关资源……
  (利用多媒体软件)一小组显示化验结果:血细胞异常……
                                      二小组提出,血红蛋白的结构功能……
                                      三小组提出,决定蛋白质结构的dna……
                                      四小组判定异常的红细胞输氧能力下降……
    专家会诊,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定位个个连续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按着担任的角色,投入主动的学习……
  (另外,优秀体操选手桑兰受伤与治疗的情况,也可用于学习神经系统的知识)
(二)自学一辅导教学模式:例如《伴性遗传》
    1.演示资料与信息:(利用多媒体)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及命名……
    调查资料:中国色盲发病率男性7%,女性为0.5%。
                        四种腾色盲遗传的家庭组合及后代情况……
    2.提出问题:设疑,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
  (1)不同家庭组合,后代的基因型和代表型有何不同?概率多少?
  (2)为什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儿子色盲基因是父亲还是母亲传来的?为什么?
  (4)色盲的遗传有什么规律?
    3.指导阅读:给学生发学习提纲(提纲略),自学提纲是为了让学生知识“如何学”、“如何做”,所以注意二点:一是启发思维,从性状——基因——染色体——性染色体结构的认识规律编写;二是注意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指导到位。
    学生活动:看书、思考、填表,讨论……
                        回答问题,质疑,归纳总结……
    4.精讲:突出重、难点、解决反馈信息……
    5.课堂练习:题要精迭,做到知识的巩固、运用、迁移、消化;不光要使学生掌握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活动规律,还要进一步了解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活动规律,y染色体上基因的活动规律,以及对各种遗传方式有总体的了解。
(三)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例如《酶的特性》
    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介绍实验材料及有关原理。
    2.学生设计和方法。教师对每组实验提出建议、意见和指导。
    3.学生动手,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4.讲评并提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讨论题:
  (1)选出新鲜的肝脏做实验,为什么要把肝脏剪碎?
  (2)用陈旧的肝脏会造成什么后果?
  (3)产生气泡的原因,对照中那个试管产生气泡多?为什么?
  (4)气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
  (5)实验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6)对实验的设计有何评价?
(四)知识竞赛教学模式:多用于初中单元复习课。
    1.准备阶段
    以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出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制作有关道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合作、主动参与的能力。
    以科代表为主的“领导”小组:负责惧各组意见,安排竞赛程序,确定主持人,构建评委组和“专家”组,并请教师担任“专家点评”工作。……
    2.竞赛中
    形式多样:抢答、必答、选答、……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小记者采访,拍照,录像,……
    小组累积计分,评出优胜者,不断给予奖励。
    角色多变,一人多角,“全面”、“全体”得到体现,……
    3.主持人总结,教师始终处于“幕后操作”,通过主持人把握节奏,重、难点,特别注意强化有效活动,避免无效活动。
    当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还有“调查研究”、“归纳思维”、“社会模拟”等等教学模式,都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与目标,学生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主要变量系统等进行选择用于生物教学,但始终要优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有利于学生主题发展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全体参与学习活动和积极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主体特性。
三、主体性教学实施中的思考
    主体性教学要解决好主体问题。首先,必需认识到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教会,而是学会。我听一位教师上课,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步到位,给学生一下讲了三个层次的高考题。可下来一了解,95%的学生在“坐飞机”。回顾20世纪世界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历程,可请楚看到一个重要的转向:从“教”的研究到“学”的研究,并且已经在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尤其重要的是: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与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相结合,正在创造出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学会和驾驶这的学习模式,成了为当今世界舞台上一场激烈竞争。
    学生不是对象,而是主体,他要征服知识,成为主人。教师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学会了学习,才可以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解决终身教育的问题。学会了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会了生存。如今,世界知国战略家、政治家都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决定经济竞争的关键在科技;决定科技实力的基础在教育;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最主要的基础,最终要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当然,不能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但要改变过去知识压倒一切的现象,就要有所倾斜。
    对主题性的研究,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端正态度,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教学过程有许多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笔者认为要解决主体参与意识是主要矛盾。必须要让学生做主体。这是创新精神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尖端科学。
    第二,教师的主导地位:“会教”应体现在“引导、指导、疏导、讲导”。要激活课堂,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
    引导: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产生疑问,则是触发思维的动因,也就是启发。而到现在,还有不少老师“启而不发”。部分老师的启发还局限在:“对不对呀?”;“好不好呀?”;不然就是课本上一眼可以看到答案:问:消化的方式有几种?答:两种。问:哪两种?答:细胞内化消化,细胞外消化。……甚至有的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把活生生的生物课,讲成了“死物课”。关键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既要易懂,又要具有科学性。给学生练的题,要精选,有利于在练题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开展创造性思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