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爱,是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发表时间:2003-8-6 16:26:30  
点击/评论:5748/0
    赵天惠
    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老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尤其在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对老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不同时代对人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要相应的调整,才能为下一代打好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素质结构基础。比如:传统科学文化素质,强调掌握科学知识,但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成倍增加,一位美国科学家统计:在50年代,科学知识是五增加一倍,到八十年代科学知识是三年增加一倍,因此,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大学的知识往中学压,中学往小学压,小学往学前班压,既要求学生“头悬梁,锥刺股”的自我摧残的学习方法,也不能解决各种矛盾。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就必须改变调整传统观念,应强调掌握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具有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六十年代提出的口号:学会学习。要学会学习方法,提倡愉快教学,学生要学得愉快,老师要教得轻松,也就是要强调培养具备各种能力的素质。
    又如,传统的德育工作表现出说教多,灌输多,行动少,引导少,换言之,语言德育多于和重于活动德育,当前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社会变革大背景下来予以考察、分析。特别是要放在当前世界上存在三大尖锐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和青年人伦理、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定位、类型、目标设定等,进行改进和加强无疑要拓开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新的口号:学会关心、调整培养目标,要求对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的诸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再如:对于新时期的师德标准问题,对老师的代表着教学态度等的要求也不同了。传统教师的形象是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很多电影、电视上老师的形象是:含辛如苦,英年早逝。仪表上只讲朴素大方。当今世界色彩缤纷,对老师的工作,仪表也应该有新的认识,如今形容老师是绿叶,教育学工作是叶的事业,在祖国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老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就是教材,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老师应该穿得美丽一些,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来。
    当然,敬业与爱生仍然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是否爱生仍然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但时代在发展,在前进,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当前时代要求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懂得爱什么和怎样爱,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特征,“两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所以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必需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但从学习上,而且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进取心。总而言之,要爱在全员,爱在未来,爱在心灵。
                                      爱在全员发展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偏爱优秀生是绝大多数老师容易做到的。因为优秀生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令不少老师欢欣鼓舞。在校园里、在办公室、在讲台上,你可以经常听到对优生的赞扬:“某同学的作文,真是笔下生花,意境新颖,这次大赛的第一名非他莫属。”
    “某同学,你把这几道题做一遍,作为标准答案贴在墙上”
    “这几位同学又是全班前几名,明天班会发奖。请他们家长参加,望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却往往是不少老师不易做到的。能够不讽刺、训斥、挖苦,就很不易了。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基础的。因此,教育对象是全体青少年及适龄公民。老师是“伯乐”,要善于认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选拔人才但是老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有名气的湖南汩罗市有句口号:“升学率是叶,合格率是花,叶绿花红才可夸。”抓合格率差不多就是抓差生的同义语。要转化差生最大的误区是埋怨学生:他自己不争气,我有什么办法呀?“企业子弟学校的老师开口一个生源,闭口一个企业子弟难教。如此说来,差生真是成不了材的“下脚料”?从理论上讲,国内外无数权威都分析得清清楚楚:人类从整体上分析只有2%的高智商者;3%的弱者,95%都属正常范畴,先天形成的智力差异不大。从实践上看,在智力发展上,有的学生先天早慧有的则大器晚成;在思想表现上:有的先觉先悟,有的却顽钝后醒,从才能表现方面说,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长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能力较弱,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所谓花开有迟早,成材时难同。但迟早绝大多数都是有用之才,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受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只要老师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多给一些爱心,多给一些关怀,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培养他们学习的情趣,激发他们上进的精神,他们同样能够成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有人说:“你怎么知识我没有抓差生?你说的我都做过,没用!”我想,还是扪心自问一下:我备每一节课时可曾做到“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备差生?班上有几名差生?他们为什么以差?差在什么地方?我制定了哪些转化他们的方案?实施中出现什么问题?又如何解决?我上每一节课时,可曾注意实施两法?既每一节课的教法,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教会各种不同类型的差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一位智利的诺贝尔奖获得物得者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们犯有许多错误和过失,然而,我们需要的许多东西可以在等待,可是孩子却不能等待。就在此时此刻,他的骨骼在形成,我们的回答不能是“明天”,而只能是“今天”!如果,一个老师能把差生当着自己的儿女一样爱,面对着他们的骨骼在,血液在生长,感官在发育的关键时刻,由于你没有尽心尽力的爱,而造成失误,你不内疚,不揪心吗?
    有人说:“爱了差生,误了优生,影响了升学率,伤了重点中学的根。”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应该是落实“两全“思想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目标,更不是片面追求的唯一目标,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关键。
                              爱在未来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它的价值,体现于未来,因为教育能不能真正为社会主久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教育对旬在步入社会后发挥的社会功能的性质与水平来决定。
    几年前一家报刊报导: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应聘到深圳外资企业工作,试用半年后,均被解聘。原因是能力太差。这几名高才生面对大海呼喊:“苍天啊,这是为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做老师的深思,我们是如何培养我们喜爱的学生的?
    在升学压力下,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教育,教学被打入“冷宫”,课外活动被取消,体育锻炼挤掉,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的活动,被视为影响“学习”,班主任不愿意学生参加,甚至星期日活动也不支持。
    生物,地理等中考、高考不考的科目也是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轻视的学科,上课时大多数学生做数、理、化的作业,会考时,大多数学生靠作弊过关,不但有的班主任,甚至个别领导教育学生:“生物只要个60分就行了。”“考试前背上一天就得”,更有其甚者,有的学校,还有意无意地纵容学生会考作弊。
    现在,连高、中考的“主科”也在“斗争”了。一些数学老师“唯我独尊”,数学是天才学习的科学;物理老师说:“化学较简单,物理应多排课”,化学老师说:“语文高分不易低分也不会,让一让吧!”其争夺的焦点是时间,恐怕世界上是“时间观念”最强的群体之一要数老师了。抢时间,“抢”完了课表上的就“抢”课外的,“抢”完了白天的就再“抢”晚上,“抢”完星期一到星期五,再“抢”星期六星期天。这种“拼搏式教育”也是需要“奉献精神”的。所以,这些老师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为了学生,不是有对学生的爱。我们能这么卖命吗?”
    著名教育家苏堆姆林斯基说过:“老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应在于如何爱学生。”如何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未来负责,一生负责!“如果只是单纯的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即考试成绩,升学率,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短视性。这就会造成无数高分低能生面对大海哭泣。这不是爱学生,这是爱自己,爱能得到的现实利益。
    有人说:“这才是又要马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既要高分,高素质,又要全面、全员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么?汩罗市的经验,湖南师大附中的经验给予了准确的回答,能!爱的力量去启动学生“内在”的东西,如果能用老师“内在”的爱的力量  去启动学生“内在”的进取心,就能用爱这把金钥匙,去打开,“全员教育”、“全面发展”这个“秘宫”的大门。
    明确了如何爱学生,老师就会功夫下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实现45分钟的高质量的和高效率。而不再靠加班加点,书山题海,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
    明确了如何爱学生,老师就会把功夫下在教改科研上,探寻培养学生具有“本人特色”的学习方法,探寻“终身教育”的课题,而不再是把学生当“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要求学生:头悬梁,锥刺股的自我摧残变态学生。
    明确如何爱学生,教师就会把功夫下在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在如何发挥学生的特点、特长上,实现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个性优良。而不再限制学生参加各活动,杜绝高分低能生的再现。
    国际数学奥赛中获金牌的湖南师大附中刘炀同学,在出征参赛前一个礼拜,还上了三天的劳技课。这三天,他不但专心接受劳技课教师指导,还是潜心形容同学们的长处。临走写上了一篇心得:“真没想到,我的同龄人,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而这些因素正是解数学题所必需的。劳技课给予我的能力,绝不逊于数学课堂上所给予的。”是啊,光芒四射的金牌,是某一方面的教育能够铸就的么?
                                爱在心灵
    教师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他的心灵必需美。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就是说教师是人们心目中的楷模。所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往往是很大的,以人格培养人格是简单,最明了,最有的教育方法。也只有心灵美,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人格高尚的学生。
    爱学生,首先就得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笔者在一次生物单元测验后。当着全班宣布了最高分和高低分。同学们都在打听谁的分数最高,谁的分数最低。这时一位同学高声说出了最低分的同学的姓名。我看到他的脸一下红了,骂了一句粗话。当时,我没有批评他,很快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开了,但事后,我想了很久,我深深感到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们天天育“人”的人,往往就容易忘记被教育者这“人格”二字。考试后,将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出榜公布,从高分到低分,谁是第几名,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作法。动机是想促一促嘛。但严格点说,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作法,往往引起负效应。湖南师大附中有位黄真老师,就特别注意人格。当年她受国家教委委托到美国任教一年。美国学生见面是要拥抱的。班上有个黑人学生,相貌不怎么的不说,身上还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原来的几位美国老师都不和他拥抱。而中国来的这位女教师却“一视同仁”,每次都很真挚地接受他的拥抱。这位美国的“后进生”也就在一种受尊重的气氛中转化过来了。学业进步得让一双双蓝眼睛惊愕不已。为此事,美国当地教育机构特写信给我国家教委表示感谢。
    看来,“人格出动力”是一种国际化的教育现象。在日本许多学校的班级,每个班的班委都是两周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舞台。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上应成为学生的导师,在思想品德上也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力量  去感染学生。去年暑假在铁道部关工委支持下,全路生物科技夏令营。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一心想象夏令营既旅游团的学生一下陷入了困惑。有的甚至大骂:“这哪里是夏令营,简直是座集中营。”但几天的活动中,当他们看到年迈七十多岁的几位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老教授、专家,白天带着他们爬上高高的红螺山,晚上回到营地,还要给他们办专题讲座。渊博的知识,文雅的谈吐,宽厚的待人,搏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使孩子们感动、激动。
    反之,当一个教师在塑造自己道德规范上出现混乱,教师的权威将面临着挑战,去年会考期间,一个教师帮助一位学生作弊过后,这位学生说,我感到惊讶:她都有资格做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经师”,还得是“人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是人生的指导者,否则,在学生心目中的“资格”,既人格将降低。
    实施素质教育难度的确很大。素质教育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就决定了它的价值体现于未来。不像“应试”教育见分就是钱;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象的整体性,就要求教师对受教育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深入了解。一切从学生出发,只能让教学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不能让学生选择适应教师的学法。既要考虑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还要教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使有差异的个体达到目的一定的共性要求。素质教育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要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打好素质基础,必须突出全面精要、内化、突出全面,既德、智、体、美、劳、心、特,七子登科,全面发展加特长,突出精要,要注重实效性,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层次结构,恰当地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突出内化,既重视良好素质的内化。比如,理、化、生实验及作业,我们要求独立完成,而国外一些国家的学校却设计一切必须几个学生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和作业,他们认为只有会协作才能有竞争能力。这一切的一切看来难度是大的,并且又是不可能全都靠量化来审定的。所以关键就要求教师的、觉悟、师德,集中体现既是爱心来作为精神支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心灵美,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教师,才能完成这大的转变。
    诗人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孕育着花,孕育着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