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师生和谐-ag真人官方网

 
>> ag真人官方网 >> 教改科研 >> 文章正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师生和谐
发表时间:2008-6-4 10:13:28  编辑:yu
点击/评论:6764/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成都铁中  邹明忠  韩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校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师生实际,坚持育人为本,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和科学性、实践性、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地在师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预防和矫治了师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了师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校、师生和谐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取得了实效。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
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为此,我们从加强组织管理入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制定规划,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划拨专项费用,保证工作开展经费;组织部署工作,协调、督促、检查。建立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班级为基点,全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这样,通过层级管理和协调配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护导者。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对教师个体工作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1、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性,既要“劳力”,更要“劳心”,不断重复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很容易造成教师疲劳、失声、胃病、失眠等身体疾病和压抑、焦虑、烦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鉴于此,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从政治上关心教师。党总支加强组织发展工作,积极培养、吸收要求进步的优秀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学校评先表彰向一线教师倾斜,“三·八”、“五·一”、“七·一”、教师节、班主任节,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教师,增强教师工作和发展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二是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关心教师疾苦,慰问困难和生病、住院教师,组织教师体检,购买医疗保险,教师子女入托、入学、升学等,学校都要尽可能地帮助协调、安排,从多方面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三是从工作上关心教师。影响教师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压力。一方面,我们对教师工作考评制度进行改革,尽力构建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力求在工作评价上给教师减压。另一方面,对新制订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进行广泛、深入地宣讲,讲清新评价制度的目的、意义与科学性和发展性,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和“耐压”能力。同时,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师中,了解教师的工作、学习情况,作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之余活动,也是缓解教师“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校、党团和工会组织、年级组,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文体活动、外出旅游、郊游、聚餐等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给教师提供释放压力的机会和场所,促进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宽容、豁达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建设。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加强这支骨干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这支骨干队伍的培训,我们采取了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通过请专家讲座、举办班主任节和召开班主任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我校每年举办一届班主任节,班主任节上校长邹明忠作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见心理效应》等专题讲座。政教处每学期都要组织召开数次班主任会,以会代培,对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骨干教师对教书和育人的理解更加全面,能够自觉地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放在与学业并重的地位。
3、加强全体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发现并排解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对全体教师培训,一是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岗培,并尽可能地选送教师参加高校、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以及组织到外校、外地学习考察。二是利用寒暑假和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请专家和学校领导开设讲座,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培训。校长邹明忠讲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讲座,引导教师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三是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利用教师的教学经验,深入细致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这些培训为教师搭建了发展平台,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增强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把学校建设得庞大而漂亮,或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高指标。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坚持德育为本,智勇为用,培养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多向成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在培育学生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面对中学生的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再沿用陈旧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许多问题甚至会越来越严重;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很多心理问题也解决不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传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结合,既教书,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用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轻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和谐发展。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把提高心理素质的“钥匙”交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保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新生,教务处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政教处开设专题讲座分别进行生理卫生、生理健康和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知识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渡过青春时代。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聘请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职业心理准备辅导,指导毕业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升学观及正确调节、控制情绪,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加强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沟通的方式。我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设专职心理教育教师,定时开放,为学生提供渲泄、倾诉和沟通的平台,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矫治。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转介到专业医学心理部门医治。心理咨询室还定期出刊《心晴》心理健康教育简报,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向成才的有效途径。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们利用活动课和选修课组织了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击剑队、科创组等27个学生兴越活动小组,并通过举办头脑奥赛、运动会、艺体节和班队会、郊游、军训、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多向成才。
5、建立立体的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教育网络,使各个教育要素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促进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还聘请公安、交警、律师任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社区实践活动。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逐渐明晰,经验不断形成,我们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提高,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编辑:yu
网站地图